《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副主编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以拼音为序)

槐文信,1963年生,1985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1997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聘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2008年获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13年获聘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来自武汉市、教育部、原电力工业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R5和R10),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1项(R1),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均R1),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一等奖(2021年)。1997年获批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计算水力学和生态环境水力学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水力学方面:完善和发展了有限分析法数值解法;在射流力学方面:从理论上证明了静止环境中射流和羽流存在自相似性的条件并给出其自相似解;在明渠水力学方面:提出了明渠阻力系数统一形式的显式公式,使得著名的蔡柯斯达阻力系数曲线归一化;在生态环境水力学方面:提出了植被化河道中水流与植被相互作用的动河床概念,改写了谢才公式,使其适用于植被化河道的过流能力计算;提出了植被化生态河道纵向离散系数计算公式;针对植被化河道水沙运动,提出弥散系数模型,给出了植被化河道悬沙浓度分布的解析解;在工程水力学方面:采用水动力学理论和CFD技术解决了大坝泄洪消能、导截流优化、船闸冲泄水系统优化、大江大河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梁东方,男,1975年生。剑桥大学工程系副教授、丘吉尔学院工程学科教导主任。2012年松前国际友好基金会 Fellow,2013年获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OMAE大会最佳论文奖并入选德国洪堡学者(Humboldt Fellow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2016年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研究员。在水动力学和水环境领域发表200余篇论文,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共被引用2300余次、h-index 为25。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剑桥郡分会主席,欧盟 Anura3D MPM Research Community 理事 (board member)。

刘桦,1963年生,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获河海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动力学与环境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近海水波数学模型与海啸模拟、非定常空泡流和出入水流体动力学、强非线性水波与破碎波、河口与海岸工程水动力学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与面上项目、973项目(一级课题)等纵向项目和水运、水利、航天等工业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20余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应邀在第十届国际空化会议(CAV2018)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邀请报告4次。

现任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专题研讨会流体力学评审组成员、国际水动力学学术会议(ICHD)共同主席、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执委会委员(BOD)、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与《船舶力学》编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十届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会理事长、国防水动力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卢东强,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今)。获得复旦大学力学理学学士(1995)、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工学硕士(1998)、香港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哲学博士(2003)等学位。目前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 ; EI)副主编(2016–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执行编委(2009–今)兼秘书长(2015–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编委(2016–今)、《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Fluid Mechanics》编委(2013–今)及其它三种英文期刊编委、第十四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 ICHD)共同主席(2021–2022)、ICHD执行委员会委员(2016–今)兼常设秘书处秘书长(2016–今)、中国力学学会力学通识教育工作组组员(2021–今)、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委员(2012–今)、上海市力学学会秘书长(2019–今)、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2019–今)、上海市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理事(2020–今)。曾任《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编委(2009–2011)、《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创刊编委(2011–2015)、《力学季刊》编委(2013–2020)、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十届(2011–2020)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动力学专业组组员(2007–2020)和副组长(2011–2015)、上海市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2–2016)和主任(2016–2020)。

流体力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复杂海洋环境中水声波传播特性;(2)海洋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水弹性理论及其应用;(3)分层海洋中运动潜体生成的内波及其表面效应等问题;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兴趣在于近似解析方法在水波动力学中的应用。曾经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7)、获得“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二等奖(2015)、“2021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马峥,男,1969.1出生。1986年9月-1996年5月天津大学力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6年5月-2004年5月上海大学博士后、讲师、副研究员;2004年5月至今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高工、研究员。现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主任,负责《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SCOPU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SCI,EI)出版发行。

科研领域包括: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流体机械、船舶流体力学、智能控制系统等,主持或参与二十余项相关课题研究并发表科学论文五十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中船重工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专利五项。担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副主编、《中国造船》编委、《力学季刊》编委等。

宁德志,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授/博导,“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海洋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兼任《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 Maritime 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副主编,《Ocean 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编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委,国际离岸和极地工程师协会(ISOPE)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近海工程会议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和海洋能高效开发方面的研究,曾负责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和亚太近海力学会议突出贡献奖1项;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斯坦福大学全球顶级科学家影响力榜单。

徐辉,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上海市特聘专家,帝国理工荣誉研究员。任“国家CFD2035远景论证”项目组专家、第八届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会议“高保真计算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常务秘书。主要在流体力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机器学习等领域从事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GJ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PSRC、空客、罗尔斯•罗伊斯、庞巴迪、迈凯轮等资助下,共发表50余篇SCI论文,核心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际流体力学及数学领域权威期刊,如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Physics of FluidComputer & Fluids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等杂志。

万德成,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东方学者(跟踪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浦江人才,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兼任教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基于CFD船型与海洋结构物优化,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与海洋平台涡激运动,新概念海洋结构物、海上新能源开发装置性能分析与评估等研究。自主研发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非定常粘性流动求解软件系统naoe-FOAM-SJTU和MLParticle-SJTU,获国家软件著作权30余项。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流固耦合数值求解方法、高性能计算与数值水池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成果。入选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海洋工程领域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获国际CH Kim学术奖(CH Kim Award)、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奖(ISOPE Award)、国际Moan-Faltinsen最佳论文奖、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等。

目前担任国际离岸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执委会委员(BOD),ISOPE国际水动力学委员会主席,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顾问委员会(AC)成员,国际船舶CFD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近海小型绿色智能船舶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主席,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等,以及《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海洋工程》、《中国造船》等9个国际杂志和10个国内杂志副主编、执行编委或编委。

吴建华,男,1958年7月生,1989年获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任教授级高工,现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速水流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高速水流,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子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创新基金、电力部重点项目,重大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等数十项,以一作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四,2009)、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第四,2012)。成果被白鹤滩、龙滩、溪洛渡、三板溪、小浪底、思林、江坪河、官地等大型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采纳,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JHD B辑目录2022年第34卷第1期

CONTENTS

REVIEW ARTICLE

The dynamics of river confluen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cology of aquatic environment: A review
Sai-yu Yuan, Lei Xu, Hong-wu Tang, Yang Xiao, Carlo Gualtieri(1)

SPECIAL COLUMN ON THE 32ND NCHD (GUEST EDITOR ZHENG MA)

A brief discussion on offshore wind turbine hydrodynamics problem
Zhi-teng Gao, Xing-ya Feng, Zi-tan Zhang, Zheng-liang Liu, Xiao-xia Gao, Li-jun Zhang,
Shan Li, Ye Li(15)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nsteady attached cavitating flow induced pressure fluctuation
Hou-sheng Zhang, Guang-hao Chen, Qin Wu, Biao Huang(31)
A numerical study of hydrodynamic influence on collision of brash ice with a structural plate
Li Zhou, Zhi Zong, Jia-nan Li(43)

SPECIAL COLUMN ON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WATE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GULATION (GUEST EDITOR HANG WANG)

Energy dissipation on stepped spillways and hydraulic challenges-Prototype and laboratory experiences
Hubert Chanson(52)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in vegetated open-channel flows predicted by critical flow velocity
Xiang Wang, Shuolin Li, Zhong-hua Yang, Wen-xin Huai(63)
Characteristics of air flow driven by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open channel
Jing Gong, Jun Deng, Wang-ru Wei, Wei-wei Li(69)

ARTICL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loshing waves in vertically excited square tank by improved MPS method
Guan-yu Zhang, Wei-wen Zhao, De-cheng Wan(76)
Wind-tunne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spatial snow distribution over grass and bush surfaces
Guang Li, Jun-ming Qin, Hong-xiang Yu, Ning Huang(85)
Simulation of ice accumulation around bridge piers during river breakup periods using a discrete element model
Tie-jie Cheng, Jun Wang, Pang-pang Chen, Jueyi Sui(94)
Numerical study of free end effect of cylinder with low aspect ratios on vortex induced motion
Jia-wei He, Wei-wen Zhao, De-cheng Wan, Yi-qian Wang(106)
Experimental study of non-uniform bubbles in a plume
Xin-wei Ye, Hao-jie Zhou, Dong-dong Shao, Xiao-jing Niu(116)
Numerical study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mode shape of prototype Francis turbine runner
Wei Wang, Ling-jiu Zhou, Xiang Xia, Xi-jie Song, Zheng-wei Wang(125)
FSI simulation of dynamics of fish passing through a tubular turbine based on the immersed boundary- lattice Boltzmann coupling scheme
Ze-hao Huang, Yong-guang Cheng, Jia-yang Wu, Wei Diao, Wen-xin Huai(135)
Analysis of the spanwise vortex of open channel flows based on the Omega-Liutex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Bin Li, Wen-jun Yang, Jie Li, Si-yu Jing, Yue Chen(148)
Ai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impact zone of spillway aerator
Rui-di Bai, Fa-xing Zhang, Wei Wang, Shan-jun Liu(156)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Vol. 33 Annual Classified Catalog (2021)(162)
Editorial Message(170)

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为了促进水动力学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换研究信息的机会,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拟于20221028日至1031日在重庆召开,会议将邀请各方面专家作报告。欢迎广大水动力学工作者踊跃参加会议,并广泛提出在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动力学问题,使工程设计单位与教学科研单位紧密协作,共同攻关,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征文范围
(一)水动力学基础研究;(二) 计算流体力学;(三)水动力学试验与测试技术;(四)工业流体力学;(五)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六) 海岸环境与水利水电和河流水动力学。

二、征文要求
1. 请投寄论文摘要一份,专家评审组将根据投寄的摘要内容决定是否录用。论文摘要内容应包括:(1) 文章题目;(2) 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电话;(3) 论文内容简要说明(包括文中处理方法及重要结果)。
2. 投寄网址: https://sdlj.cbpt.cnki.net/            稿件类型:NCHD
3. 投寄期限:摘要投寄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日摘要录用(初审退修)通知发放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5日全文投寄截止日期为2022年5月15日

三、注意事项
1. 投寄的论文应是尚未在公开出版(有刊号)的期刊上发表过。
2. 录用的论文将编入《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第三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安排交流。
3. 会议将推荐优秀论文在中文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专栏上发表,少数原创性强的特别优秀的论文推荐到英文期刊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上发表。
4. 会议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奖6-8名,入选名单在闭幕式宣布并颁发奖状和奖金。
评选条件:(1) 学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2) 在会议上交流; (3) 全程参加会议
5.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高雄路185号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邮编 200011。
电话:021-63150072 
网址:www.jhydrodynamics.com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
上海中船编印社有限公司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水动力学专业组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

2022年2月

JHD B辑目录2021年第33卷第6期

CONTENTS

REVIEW ARTICLE

A review on liquid sloshing hydrodynamics
Jin-hai Zheng, Mi-An Xue, Peng Dou, Yu-meng He(1089)

ARTICLES

Friction factor and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 in the turbulent flow through a 90° bend
Pei-jie Zhang, Jian-zhong Lin, Xiao-ke Ku(1105)
Liutex identification on hairpin vortex structures in a channel based on msfle and moving-PIV
Xin-ran Tang, Xiang-rui Dong, Xiao-shu Cai, Wu Zhou(1119)
Nonlinear perturbation developments in flow around a vibrating cylinder
Jian Deng, Xuerui Mao(1129)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cavitation control on a hydrofoil using hemispherical vortex generators
Ebrahim Kadivar, Takaho Ochiai, Yuka Iga, Ould el Moctar(1139)
Wake flow and vortex structures behind emergent vegetation patches elongat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Zi-jian Yu, Yu-qi Shan, Chao Liu, Xing-nian Liu(1148)
Hydraulic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pump power-off runaway transient process of a pump turbine with consideration of cavitation effects
Xiao-long Fu, De-you Li, Hong-jie Wang, Yong-guang Cheng, Xian-zhu Wei(1162)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mpacting fixed structure by CLSVOF/IB method based on OpenFOAM
Wen-kang Meng, Ching-hao Yu, Jia Li, Rui-dong An(1176)
Integrated rainfall-runoff process with shallow water model by mass varie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Infiltration effect implementation
Xiao-ming Fei, He-xiang Yan, Tao Tao, Kun-lun Xin, Shu-ping Li(1190)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rtex in the pump sump by CFD and experiment
Xi-jie Song, Rao Yao, Liu Chao, Zheng-wei Wang(1202)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ventilated supercavity under periodic motion of the cavitator
Yun-hua Jiang, Zhi-hui Zou, Jia Li, Yao Yao, Le-le Yang(1216)
Pressur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essurization unit of a multiphase pump
Guang-tai Shi, Zong-ku Liu, Ye-xiang Xiao, Xue-lin Tang, Xiao-bing Liu(1230)
Oscillatory velocity in boundary layer over mobile sediment bed under asymmetric wave and current conditions
Xin Chen(1242)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body-fixed coordinate system for the wave-body interaction problem of a small-depth elastic structure in head seas
Kyeonguk Heo, Masashi Kashiwagi(1255)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transport of energy and other scalar quantities in forced turbulence driven by type volume forces
Wei Zhao, Guiren Wang(1271)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oil in nanochannels
Yong Wang, Fu-quan Song, Kai Ji, Ye-heng Sun, Wei-yao Zhu, Xiao-hong Wang(1282)
Wave effects on the anti-liquefaction of the seabed around composite bucket found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Li-hua Wang, Jin-feng Zhang, Run-bo Cai, Jing-yuan Li(1291)
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 in river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Guang-han Zhang, Xiao-dong Liu, Si Wu, Zu-lin Hua, Li Zhao, Hong-qin Xue, Peng Wang(1303)
Editorial Message(1316)

近岛礁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

本期栏目中,我们推荐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吴有生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宗智教授、湖南大学徐道临教授和江苏科技大学嵇春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第33卷第1期和第5期(2021)发表的专栏“SPECIAL COLUMN ON THE PROGRESS IN THE VERIF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FLOATING STRUCTURES NEAR ISLANDS AND REEFS”。

SPECIAL COLUMN ON THE PROGRESS IN THE VERIF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FLOATING STRUCTURES NEAR ISLANDS AND REEFS-FIRST PART (GUEST EDITORS YOU-SHENG WU, JUN DING)
SPECIAL COLUMN ON THE PROGRESS IN THE VERIF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FLOATING STRUCTURES NEAR ISLANDS AND REEFS- SECOND PART (GUEST EDITORS YOU-SHENG WU, JUN DING)

设计一个超大型浮体,所依据的环境条件与载荷是影响其使用安全性的最关键的因素。合理地预估在“复杂多变”的波浪环境中“漂泊不定”的浮体结构所承受的载荷,进而评估结构安全状况,几乎是海洋装备科技界面临的“永恒挑战”。设计一座布设于岛礁海域复杂浅海环境中的浮体,进行其所受波浪载荷及结构安全性的评估,面临三个区别于开阔海域中海洋浮体的技术挑战:一是,复杂的海底地形及岛礁绕射效应使波浪的传播演化与开阔深水海域完全不同,必须针对具体的浮体布设地点,掌握在结构尺度范围内随位置而异的波高和浪向的统计特征;二是,超大型浮体运动响应和结构安全性的分析必须考虑浮体变形与水动力作用的耦合效应,而已有的针对开阔海域中各类航行或驻留浮式结构物的三维船舶水弹性力学理论和分析软件,对于来浪时空演化不均匀、水深及海底地形足以影响其受力与响应的近岛礁浮式结构物已不再适用;三是,超大型浮体往往由多个模块经连接器在海上组装,多模块系统引入了诸多涉及动力学响应与安全性的新技术挑战。

针对岛礁海域超大型浮体设计、建造和运行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2013年开始,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吴有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十余个单位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攻关,通过973计划项目“海洋超大型浮体复杂环境响应与结构安全性”(2013CB036100)解决了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布设于岛礁海域所面临的不同于开阔海域的波浪荷载、动静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浮式保障平台工程”([2012]533 、[2016]22)项目中解决了近岛礁浮式结构物工程化应用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项目团队形成了岛礁海域复杂浅海地理环境中超大型浮体波激响应与结构安全性分析的相关理论和系列化分析、试验方法。为验证相关理论方法与预测模型,在多个波浪水池中开展了模拟岛礁海域地理环境的多模块浮体模型试验;并设计建造了一座双模块“科学试验平台” (“Scientific Research & Demonstration Platform, SRDP” ),于2019年8月,布放在中国南海某岛礁附近,进行长周期海上试验考核,为验证岛礁海域多模块浮体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本专栏收集了上述关于岛礁波浪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演化机理、近岛礁浮式结构物水弹性力学、系泊系统、多模块柔性连接及浮式防波堤系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图1 南海科学试验平台
 
图2 水弹性响应对比结果
 
图3 连接器测点部位布置
 
图4 浮式防波堤

 

作者简介

吴有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主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主编。长期投身于船舶水动力学与结构力学交叉领域研究,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领军人物,吴有生院士始终心系南海的发展,融合国内优势力量形成国家队,在南海新型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成果二等奖与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与参加编写著作5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宗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非线性波浪理论、高性能船舶、涡激振动、水下爆炸、船舶冰水动力学的研究。获省部级奖励七次,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攥写专著6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设计两艘大型船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等国内外多个学术杂志的编委。

 

徐道临,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深海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舰船维修技术专家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会评专家,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项目深海采矿扬矿系统海试专家组组长。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相关的理论与关键技术。近5年,主持过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国防预研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模块海上浮动平台动力学响应及载荷特性、结构稳定性分析、浮式保障平台连接器设计技术、多模块浮动平台构型研究等。主要学术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引用2200余次,发明专利20余项,在舰船减振降噪领域撰写专著一部,一篇论文获国际IEEE大会最佳论文奖。

嵇春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水动力及安全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浮式防浪消波机理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主持研制了我国南海首个浮式防波堤工程样机,并提出了新的消波方法。先后获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担任国际船舶与海洋结构大会委员等学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