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空泡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8日至10日,第六届全国空泡研讨会(CAVC2024)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八所发起,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研究院、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承办,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船舶结构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极端海洋环境波动场前沿科学中心协办。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单位,200余位水动力学专家学者齐聚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新城,共同探讨空泡水动力领域的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大会主席中国船舶集团首席科学家颜开研究员致欢迎辞,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教授发表线上致辞。大会特邀报告专家包括:武汉大学 龙新平 教授、清华大学 罗先武 教授、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孔德才 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王本龙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袁绪龙 副教授、江苏大学 张德胜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黄彪 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郭则庆 副研究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曹彦涛 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 钟强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Beng Hau TAN(陈明豪) 教授、浙江大学 叶青青 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 曾庆允 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王静竹 副研究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陈云天 助理教授。各位专家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空泡动力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参会学者们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就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畅谈学术心得和研究经验。此外,大会还发布了船海装备空化流数值预报与数据应用自主平台CavSim,并举行了首批使用单位的签约仪式。

CAVC2024在崖州湾科技城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空泡水动力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凝聚了共同推动该领域创新研究的力量,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了我国空泡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保障。

第三届涡激振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9月20日至23日,第三届涡激振动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cent Advances i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ISVIV2024)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Journal of Hydrodymanics》期刊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包艳研究员、天津大学及春宁教授、天津大学徐万海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朱红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Md. Mahbub Alam教授以及纽卡斯尔大学Narakorn Srinil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会议特邀4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分别为:

Justine Leontini教授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The dynamics of a rigid inverted flag

何广华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Cloaking for water waves in arrays of truncated surface- piercing cylinders based on scattering cancellation method

Md. Mahbub Alam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A Review of blockage and wall effects on flow- induced vibrations of barious bluff body shapes

王汉封教授 [中南大学]:Control of flow induced vibration of bluff bodies with flapping film

另有口头报告22个,来自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及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从事流致振动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成果分享、学术争鸣、方向剖析与深度合作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该研究领域国际学术影响力。会议的高水平论文将在《Journal of Hydrodymanics》期刊“Special Issue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s (FIV) of cylindrical structures”专栏中发表。

2024首届全国智能流体力学会议暨第三届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大会顺利召开

10月11日至13日,首届全国智能流体力学会议暨第三届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智能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参与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智能流体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共同交流智能流体力学领域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进行业人才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唐志共,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艳宁,昇思MindSpore业务总经理、昇思开源社区理事长丁诚,华为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副所长李桂宝,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吕宏强等30多位嘉宾应邀出席会议,430余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参加了本次会议。

12日上午,基金委湍流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陈十一院士、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钱炜祺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Bernd R. Noack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伟伟教授分别做大会报告,并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航空航天的高雷诺数湍流数据库“AeroFlowData”。

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设置了7个分会场,报告主题包括:AI4CFD、AI4EFD、流场求解前处理和后处理的智能化技术、流体力学大模型、流动数据特征提取与多源数据智能融合、流体力学的知识发现等。

13日下午召开了第三届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大会,邀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王永忠、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王岳青、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王庆洋和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宾远为作特邀报告。圆桌研讨环节由张伟伟教授组织,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张彦军副总师、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刘万刚副总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阮文华研究员、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张淼研究员和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胡宁研究员参与了研讨。

会议闭幕式上,唐志共院士为首届全国智能流体力学会议优秀会议论文颁奖。本次会议共收到来稿210余篇,参与单位102家,口头报告154个,受到行业学者的广泛关注,会议的高水平论文将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期刊中发表。会议进一步增强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力学学科的深度赋能,推动了智能流体力学方向的生态建设和蓬勃发展,促进了工程单位需求与前沿研究的更深层次耦合,为中国AI4Science、AI4Engineering的发展加速贡献力量。

涡流探索之旅在苏大

涡流探索之旅在苏大!国际Liutex涡识别方法研讨会成功举行!

ICLVIM 2024合影留念

8月9日至11日,国际Liutex涡识别方法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utex-based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s,ICLVIM 2024)在苏州成功举办,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国内外60余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Liutex涡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展望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江苏省力学学会和苏州市力学学会协办,是石科技(江苏)赞助支持。

8月10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志国教授简要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历史发展、办学特色及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他表示,苏州大学将以承办此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积极开展Liutex涡识别方法领域的研究,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聚焦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后,《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执行主编马峥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发言,他简要介绍了《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的发展历程和定位,并强调了Liutex涡识别方法在水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表示《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将继续支持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水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步贡献力量。是石科技孙云飞先生代表赞助单位发言,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是石科技在超算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期待和与会专家合作,共同推进Liutex涡识别方向的发展。

随后,有五篇大会报告进行了交流,分别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Chaoqun Liu教授作“Liutex – The Past, Current, and Future”;俄罗斯科学院的Yuli Chashechkin教授作“Observational, Logical and Mathematical Fundamentals for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 Mechanics of Fluids and Gases”;Clarkson大学的Goodarz Ahmadi教授作“Application of Liutex Identification in Turbulent Gas-Solid Flows”;华北电力大学的张宇宁教授报告了“Vortex Induced by Cavitation Bubble near Particle and Solid Wall”;Ehime大学的Kazuo Matsuura教授作“Coupling of the hierarchical Vortex Clustering Method with Liutex and Application to Compressible Transitional Boundary Layer and Jets”。8月10日下午及8月11日上午,国内外20位学者分别在Liutex理论研究及各领域内的应用的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8月11日下午,继续有六篇大会报告交流,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报告了“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Marine Hydrodynamics”;浙江师范大学Yevhenii Shkvar教授报告了“Some Promising Schemes for Flow Control by Generating a Regular Large-Scale Vortical Structure, its 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晖教授报告了“Vortex Evolution in the Magnetosheath: Insights from the Liutex Technique”;苏州大学王义乾副教授报告了“Liutex-based Subgrid Models for LES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Vortex based models”;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O. Baskova博士报告了“Advantages of the Liutex Method whe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an Irradiated Surface on the Structure of a Vortex Flow”;郑州大学的王菲菲博士报告了“Turbulence Structure and Momentum Exchange in Compound Channel Flows with Shore Ice Covered on the Floodplains”。

最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刘超群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并对精心筹备此次会议的苏州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与会代表认为ICLVIM 2024为国内外Liutex涡识别方法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Liutex涡识别方法的前沿研究,并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国内外Liutex涡识别方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成功举办

2024年7月26-28日,2024第二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在北京市华北电力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承办。Journal of Hydrodynamics(Q1 影响因子3.4)执行主编/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马峥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张宇宁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亚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姚志峰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晓俊教授等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并展开汇报交流报告20篇。会议在华北电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一号会议室举行。

7月27日上午,大会隆重举行,马峥研究员代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对各位专家与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专家学者对此次交流会的大力支持,并预祝沙龙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报了各自近期在水动力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并与资深同行开展探讨交流。大连理工大学刘亚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晓俊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张宇宁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郑智颖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孙帅辉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超越副教授受邀作邀请报告。

7月27日下午,华北电力大学郭苗副教授、河海大学于安副教授、西华大学叶道星副教授、武汉工程大学陈婷副教授、中国计量大学周佩剑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丹副教授、清华大学曾永顺老师、福州大学郑祥豪老师、哈尔滨工程大学韩静老师、华北电力大学王笑语老师等青年学者做了会议报告,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交流探讨。

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水动力学在能源开发、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反应堆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中承载重要作用。本届能源领域青年学者沙龙的成功召开,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对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助力我国水动力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