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八届二次编委会-2017 吉林

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于201788日至10日在长春吉林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吉林大学等单位主办,由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专业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北京欧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来自48家单位的逾240位专业人士加了这次盛会。

8月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吉林大学清南岭校区逸夫教育大楼召开。杂志副主编、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马峥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编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宋传学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简要地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概况。最后,编委会副主任林建忠教授向“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年度高被引论文奖”的作者罗先武博士(清华大学)、季斌(武汉大学)颁发了奖状。获得该奖励的论文是Xian-wu Luo, Bin Ji, Yoshinobu Tsujimoto, “A review of cavitation in hydraulic machinery,”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6, 28(3): 335-358,该论文亦被Web of Sciences标识为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in field)、热点论文(hot paper in field),也是本刊2015年设立“高被引论文奖”以来的第二篇获奖论文。

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展现了七篇精彩的大会报告:

(1) 胡兴军(吉林大学):汽车涉水车身表面水相分布的数值模拟

(2) KIM Yonghwa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Study on violent sloshing flows for LNG cargo design”

(3) 廖世俊(上海交通大学):“Clean numerical simulations (CNS)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chaos and turbulence”

(4) 高福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海底管道失稳的流固土耦合机理及预测

(5) 丁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具有移动接触线的流体界面动力学数值研究

(6) 陈红勋(上海大学):水力机械动态特性的水动力学机理及流动控制

(7) 邵雪明(浙江大学):空化流中小尺度空泡运动特征的研究

会议期间,1430分钟分会场邀请主题报告、130余篇15分钟小组报告在六个会议室平行交流,内容涵盖基础水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动力学试验与测试技术、工业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洋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和河流动力学等诸多方面。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收录226篇全文/摘要,长达1780页。

为了表彰和培植水动力学界的后备人才,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专业组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从2015年起设立了学生优秀论文奖,前两届已有13位研究生获得此奖励。经过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比,上海交通大学李志松、武汉大学龙云、北京理工大学马潇健、吉林大学孙兴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徐畅、哈尔滨工程大学朱城锜等六位研究生荣获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89日晚召开,六十余位编委参加了《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第八届编委会二次会议。会议由林建忠教授主持,副主编马峥研究员做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报告。报告从期刊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概况了过去两年获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两年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目标和举措。考虑到八届编委会的目标已经完成,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八届编委会今后两年的目标是JHD的影响因子每年上升0.2。八届编委会任期结束时争取进入国际先进期刊Q2行列。编委会还表决通过了编辑部和执行编委会向编委会提出的编委费从2500元调整到4000元的提议,从2018年开始实施。最后,执行主编周连第研究员勉励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水动梦”而努力奋斗。

810日下午,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专业组组长邵雪明教授主持了会议的闭幕式,并宣读了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随后林建忠教授等向学生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下届研讨会东道主代表江苏大学张德胜教授致欢迎词。执行主编周连第研究员致闭幕词。周主编指出,本届会议具有鲜明的特色:1)邀请报告层次高。国际知名学者、中国高被引作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资深学者等受邀做了大会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青年千人计划等青年才俊在分会场做主题报告;2)会议和期刊发展相辅相成。研讨会定位为“大学校、大舞台、学科交叉大平台”,即提供增长知识、增加见识、开拓眼界的学校,学术交流、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期刊提供了许多优质的稿源。最后,周主编介绍接下来一年内由编委会和编辑部主办或协办的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会。

本届会议尽管由于天气、航空管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航班大范围的延误和取消,不少与会代表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困难,依然积极参会,会议规模依然庞大,组织得俨然有序,体现了办刊联合体的凝练力。承办单位吉林大学做了卓有成效的会务工作,与会代表向东道主表示诚挚的谢意!(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卢东强)

LES V&V 规章

1. 应遵循讨论民主、平等、求真、务实学风。
2.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沙龙讨论的成果,不以沙龙集体署名而以具体工作的沙龙成员署名,但在致谢中要对沙龙表示感谢。沙龙保护每个参与方在讨论中产生的想法,学术观点,以及成果的原创性。每次沙龙有专人负责会议纪要并发所有参加者审核批准。一般情况下,提出具体思路和方法的学者应作为首次所发表文章的通讯作者,而实现者是第一和其他作者,以后再发表论文,原创者就不是通讯作者了,只是引用第一次的原创论文。
3. 沙龙成员要把近期准备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纲要告知沙龙成员,不需要告知具体信息,让沙龙的成员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 沙龙成员之间合作本着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事前协商确定署名。
5. 沙龙讨论的内容,沙龙成员不得私自向外泄露或发。
6. 本沙龙属于民间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讨论,不涉及国家、军事和企业秘密。

LES V&V 沙龙第一次会议

从左至右依次为:周连第(中船编印社)、季斌(武汉大学)、费玉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张伟(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程怀玉(武汉大学)、徐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从左至右依次为:马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周连第(中船编印社)、季斌(武汉大学)

一、沙龙成员

 本次沙龙活动参与成员11位,来自于6个单位,具体如下:
1. 邢涛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University of Idaho  E-mail: xing@uidaho.edu  Web: http://www.taoxing.net
2. 季斌、程怀玉、龙云       武汉大学
3. 王一伟、徐畅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4. 张楠、邓玉清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5. 张伟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6. 马峥、周连第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沙龙组织单位)

二、关于LES V&V规章的讨论

现将沙龙的具体规章修改如下,请沙龙成员审核,有修改建议请告知。

1. 应遵循讨论民主、平等、求真、务实学风

2.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沙龙讨论的成果,不以沙龙集体署名而以具体工作的沙龙成员署名,但在致谢中要对沙龙表示感谢。沙龙保护每个参与方在讨论中产生的想法,学术观点,以及成果的原创性。每次沙龙有专人负责会议纪要并发所有参加者审核批准。一般情况下,提出具体思路和方法的学者应作为首次所发表文章的通讯作者,而实现者是第一和其他作者,以后再发表论文,原创者就不是通讯作者了,只是引用第一次的原创论文。

3. 沙龙成员要把近期准备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纲要告知沙龙成员,不需要告知具体信息,让沙龙的成员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 沙龙成员之间合作本着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神事前协商确定署名。

5. 沙龙讨论的内容,沙龙成员不得私自向外泄露或发。

6. 本沙龙属于民间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讨论,不涉及国家、军事和企业秘密。

三、LES V&V的成员发言

首先由邢涛教授通过Skype发言,邢涛教授认为CmCn是常数,这对于不同的网格是不对的,这个常数有时候是0.6有时候是2,实践下来是1.5,但这个值是管道流动值还是普遍值呢?邢涛教授最近打算发表一篇关于channel flow的文章,认为大涡模拟V&V非常有前景,是打算一直进行下去的课题。

第二位发言的是邓玉清,具体内容见ppt。第三位发言的是龙云,具体内容见ppt。第四位发言的是徐畅,具体内容见ppt。第五位发言的是张伟,张伟老师提出法国的学校举办过两届关于大涡模拟与RANS的差异的研讨会,并有会议的论文集,并指出,①有些误差是非线性的,误差不是在一个路径上②把“统计量”和“流场”同时考虑进去,因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算法的正确性。

第六位发言的是周连第老师,周老师指出作为一位以前研究CFD的专家,以前总是一直被应用客户质疑CFD的实用性,这就是做V&V的紧迫性,推荐邢涛教授的V&V的第二个假设,有的学者例如季斌做大涡模拟LES都只用一套网格,原因就是计算量太大(而且数值误差和模型误差是耦合的,V&V何从下手。) 所以,如果第二个假设可以实施,LES V&V也可以套用RANS V&V,邢涛GFGeneral Framework)于2015年发表于JHD,提出了二个假设,数值误差和模型误差是可以解耦的,可以独立进行评估的,那后续的问题就可以用RANS解决了。认为大涡模拟与RANS的最主要区别是大涡模拟认为模型和网格是相关的,RANS则是二者无相关性。

四、关于LES V&V的讨论

首先邢涛老师指出①徐畅应该在对比值的图表中指出区间的不确定性,②周老师提出的关于改变Cs值的建议非常好,但是存在数学计算可行,物理角度有争议,如果固定网格改变滤波尺度,可避免关于Cs的物理争议。

建议后续沙龙按照研究的不同领域,像Open Foam一样分组举办会议,以提高相关的具体case,因为同一个安全系数需要很多案例。

周连第老师指出,邓玉清计算了6套网格,固定y+,用不同网格做,张楠按RANS V&V方法计算,这是否算解耦,要分析;在表示网格疏密度,建议在通常用网格数表示时,同时采用网格密度或网格尺度比较严谨。

                   网格密度=网格数/计算域体积

                   网格尺度=计算域体积/网格数        

 周老师倾向于用网格尺度,可能与大涡模拟的滤波宽度建立联系。

马峥老师指出龙云的ppt里计算了时间步长,需要注意时间步长与网格有无关联,大涡模型和RANS模型的区别在哪里,马老师认为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方程和模型是关联的,而在于趋势不同。

张伟指出大涡模拟的验证与确认较RANS方法的要复杂,法国学者P.Sagaut在其论文中指出,有趣强非线性的原因,误差与计算得到的流向相互作用,使得计算所得流动有各尺度上的受误差影响难以简单的提取,类似的,不同的变量所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各同行均匀发展湍流的LES模拟表明,由单一变量定义的不确定度和误差无法描述LES计算的误差和不确定度。因此计入了yPcError Candscap。方法评估,建议用简净模型评估,误差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大家共同提供数据,以支撑数据分析。

五、讨论近期工作

周连第老师指出,王一伟自由表面对云空泡的影响,和邢涛合作至少要计算8套网格,验证邢涛的管道流动V&V结论。

邢涛教授指出,会议要分组举办,模型、网格、计算方法,这三者有其一不同,就无法进行比较。

邢涛教授还提出一些想法:

1. 类似于ITTC,感觉有必要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比如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LES V&V. 委员会下可以设分委员会(每个分委员会侧重在LES 不同的应用,如管道流,自由面流,传热,传质等)。同时可以邀请国际著名的学者参与或担任顾问。

2. 应该邀请国内更多的高校、研究所参与。

3. 邢涛教授自己打算写另一篇文章,题目初定为“Roadmap to LES V&V and Open Questions”。邢涛教授2015文章只是提出了理论框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现步骤。从同仁们的问题中,感到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回答。同时给出LES V&V 的路线图。当然我自己在很多问题上也是只知道皮毛。而有些问题则没有人知道答案,可以列为OPEN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