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斌荣获2015年高被引论文奖(第一届)

季斌荣获2015年第一届高被引论文奖

季斌,198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水力机械空化水动力学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近5年在Int. J. Multiphase Flow、Ocean Eng.、ASME J. Fluids Eng.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8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17篇),3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SCI引用前1%),1篇论文获SCI期刊J hydrodyn迄今唯一高被引论文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2013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2015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和湖北省“楚天学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为提高JHD国际影响,鼓励为提高JHD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的水力学工作者,2015年起JHD执行编委会决定设立高被引论文奖,对前两年在JHD发表论文被引用超过10次以上的论文授予高被引论文奖,季斌(时为清华大学博士后)、罗先武等2013年在JHD上发表论文被引用13次,2015年在南京举办的第27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上被授予高被引论文奖。

2015年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

一等奖:陆夕云

陆夕云
2015年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一等奖:陆夕云

陆夕云于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并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田纳西大学空间研究院、宾州州立大学、印第安那大学-普渡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工作和学术访问数年。

陆夕云教授致力于研究工程和自然界中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在以下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学术成果。在生物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领域,系统地揭示了生物高效推进的流动物理、动力学特性和流动控制机理,提出了鱼类游动运动链一体化体系的概念,建立了确定自主运动变形体动力学特性的理论方法。在湍流模拟和机理研究领域,建立了速度梯度张量不变量演化的控制方程,提出了可压缩湍流和旋转剪切湍流的大涡模拟方法,揭示了工程界所关注的复杂湍流中的一系列新特性。在界面流动稳定性和流动控制领域,揭示了界面激励作用下非定常流动的稳定性特性,提出了采用界面激励进行流动稳定性控制的方法,探讨了动态钝体尾迹中多种涡结构模态、非线性响应特性以及非定常激发下的流动控制机理。研究工作已发表SCI 收录论文160余篇,研究工作得到好的国际反响,并被Nature Commun.、PNAS、PRL、JFM、Annu. Rev. Fluid Mech.、Rev. Mod. Phys.等重要期刊的文章和国际著名学者引用和评述,多次在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邀请报告等。由于取得的学术成绩,他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国家七部委组织实施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

陆夕云教授还承担一些学术服务工作,例如担任《力学学报》副主编和其他8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担任基金委数理学部第五届和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2017年),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副组长参与撰写基金委力学学科“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报告,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参与撰写“2011-2020年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主要负责流体力学部分的报告等。

二等奖:卢东强卢东强

2015年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二等奖:卢东强

卢东强,复旦大学力学理学学士(1995)、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工学硕士(1998)、香港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哲学博士(2003)。2009年2月起,任上海大学研究员,同年5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3–2007年之间(累计20个月),任香港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12年8月,任香港大学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加州大学伯克利(UC Berkeley)分校访学。

主持多个项目,分别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相继资助,并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截止2015年9月,已在《Physics of Fluids》《Physical Review E》《Acta Mechanica Sinica》《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 English Edition》《Applied Ocean Research》《Archive Applied Mechanics》《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Flu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Wave Motion》《力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信作者32篇),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数被SCI (35篇)、EI (42篇)数据库收录。曾受邀在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做大会邀请报告三次、中国力学大会分会场邀请报告一次,受邀参加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两次。
目前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in Fluid Mechanics》《IA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力学季刊》等期刊的编委、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动力学专业组成员、中国数学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动力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常设秘书处副秘书长。曾任《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等期刊编委、中国力学学会水动力学专业组副组长。曾担任“第九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秘书(2004)、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秘书(2007)、副秘书长(201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and Pacific Coasts (2011, 2013)和The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hip Hydrodynamics (2011)学术委员会成员。曾为包括《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s of Fluids》在内的二十余种国际期刊、包括《力学学报》《力学进展》在内的二十余种中文期刊审稿。

讲授本科生课程《海洋科学》《数学物理方法》《工程力学A(二)》、硕士研究生课程《数学物理方法》《渐近分析和计算机代数》《渐近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

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7),获得“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二等奖(2015)、“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二等奖(2007)、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2006)、“上海大学第十届十佳杰出青年”(2011)、上海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年度科研优秀奖(2006, 2009)、教学优秀奖(2011)、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13)。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7名(含在读),其中硕士生许峰(2007级)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流体力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分层海洋中运动潜体生成的内波及其表面效应;(2) 海洋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水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等问题;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兴趣在于 (3)近似解析方法在水波动力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广义驻相法新的展开格式,得到内界面波、毛细重力波、挠曲重力波动波数的精确解;与研究生合作提出了适合于波板相互作用匹配展开法和强分层流体的本征函数的内积定义。

三等奖:王本龙

王本龙

2015年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三等奖:王本龙

王本龙在水动力学研究领域如下方面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在水下航行体尾迹磁异常特征和海啸诱导磁异常领域获得重要研究进展。着重从理论方面论述水下航行体波浪尾迹诱导磁异常的物理机制,阐述通过波浪尾迹进行探测的可行性。提出了模拟海啸诱导地磁场异常变化的计算模型,相关工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所开展的工作为构建飞机和卫星等平台上的新型探测机制提供了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应用于海啸跨洋传播的预警,可为我国南海地区海啸预警平台的建立提供技术途径。

拓展了近岸水波数学模型Boussinesq方程在深水区和海床快速变化区域的应用范围,并应用于海啸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强非线性孤立波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水波动力学、光学和等离子体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申请人提出了耦合造波—造流方法,所设计的耦合源函数造波方法应用于数值波浪水池,可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强非线性波浪的精度,避免数值波浪水池中的二次反射,被国内多个研究团队所借鉴和使用。

围绕高速水动力学,开展了弹性壳体、亚音速弹体入水动力学问题,将SPH方法引入了高速入水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入水过程飞溅、自由面破碎等强非线性自由表面水动力学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基于GPU的科学计算,实现了SPH方法在GPU计算卡的实现。

三等奖:李胜忠

李胜忠

2015年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三等奖:李胜忠

李胜忠,男,1980年12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船舶水动力学和船舶设计技术研究,先后担任国防水动力学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础科研、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等近十项研究课题的主办。曾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2012年度中国舰船研究院唯一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02所青年标兵”,在《Journal of Ship Research》、《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船舶力学》、《中国造船》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撰写国防科技报告多篇,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

近年来,针对绿色节能船型研发及船舶构型创新设计对新方法、新技术的需求,在船舶水动力构型设计国际前沿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先导性且卓有成效的工作:将高精度CFD数值评估技术与最优化理论及船体几何重构技术相融合,首次在国内建立了以精细数值评估优化为特征的船型设计模式\方法(国际上称之为SBD技术)。其间,重点研究并突破了SBD船型设计涉及的诸多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几何造型技术的FFD船体几何重构方法;解决了复杂结构化网格保质前提下的自动重生成问题,实现了高精度评估器(RANS )在船型优化设计自动化流程中的应用;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型设计优化软件平台,并形成了工程应用能力。该模式\方法在中高速船舶水动力构型设计领域的应用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在工程约束条件下,针对大方形系数低速船开展的水动力构型设计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

JHD A辑目录2016年第5期

目 次

学术论文

超谐共振横摇下液舱晃荡特性数值研究
邓棋, 尤云祥, 张新曙(525)
基于遗传算法与NM 理论的船型优化
刘晓义, 吴建威, 万德成(535)
基于CIP 法的波物相互作用强非线性数值模拟
王佳东, 何广华, 张德贺(542)
不平水底浅水波问题的位移法
吴锋, 钟万勰(549)
内河航道中船行波在岸坡爬高的数值模拟
李志松, 吴卫, 陈虹, 等(556)
基于重叠网格技术数值模拟船舶纯摇首运动
王建华, 万德成(567)
薄膜型LNG 液舱中浮式制荡板的数值模拟研究
于曰旻, 范佘明, 马宁(575)
基于能量比系数的圆柱栅绕流LES 方法研究
高善福, 王彤(580)
长江口洪季水动力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特征
陈维, 匡翠萍, 顾杰, 等(591)
低雷诺数下并列双波浪柱尾迹干扰效应数值模拟
邹琳, 汪秒, 郭丛波, 等(599)
水位变化对粗砂土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杨伟, 王赫宇, 张树光(608)
润湿性微纳米圆管中去离子水的流动特征
宋付权, 田海燕, 张世明, 等(615)
弧形短导墙对船闸引航道水流结构影响的研究
杨校礼, 李昱, 孙永明, 等(621)
真实多孔介质复合腔体交界面滑移效应研究
陈宝明, 芦凯, 刘芳, 等(626)
附加附属管的隔水管涡激振动离散涡模拟
田启龙, 黄熙龙, 王嘉松(633)
温度分层海洋表面的波动特性
陈圣涛(641)

学术活动及其他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6 年第4 期目次
(64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重要公告
(650)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Vol.31 No.5 2016
CONTENTS
Numerical study on tank slosh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super-harmonic resonance rolling
DENG Qi, YOU Yun-xiang, ZHANG Xin-shu (525)
Ship hull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Neumann-Michell theory
LIU Xiao-yi, WU Jian-wei, WAN De-cheng (535)
Extremely nonlinear simulation of wave-structure interaction based on CIP method
WANG Jia-dong, HE Guang-hua, ZHANG De-he (542)
Displacement method for the shallow water wave problems with uneven bottoms
WU Feng, ZHONG Wan-xie (549)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un-up of ship waves on slope bank in channel
LI Zhi-song, WU Wei, CHEN Hong, et al. (55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ure yaw motion using dynamic overset grid technology
WANG Jian-hua, WAN De-cheng (56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ppressing floating device in the membrane-type LNG tank
YU Yue-min, FAN She-ming, MA Ning (575)
LES method study of flow passing circular cylindrical arrays based on energy ratio coefficient
GAO Shan-fu, WANG Tong (580)
Hydrodynamic responses in the flood season to sea level ris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CHEN Wei, KUANG Cui-ping, GU Jie, et al. (591)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wake interference behind two side-by-side wavy cylinders in low Reynolds number
ZOU Lin, WANG Miao, GUO Cong-bo, et al. (599)
Effects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coarse sand
YANG Wei, WANG He-yu, ZHANG Shu-guang (60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ionized water flow in hydrophilic mlicro- and nano-flow micro-tubes
SONG Fu-quan, TIAN Hai-yan, ZHANG Shi-ming, et al. (615)
Study of the flow structure affected by cambered diverting wall in approach channel
YANG Xiao-li, LI Yu, SUN Yong-ming, et al. (621)
Research on the slip effect in the interface of a cavity partially filled with the real porous layer
LU Kai, CHEN Bao-ming, LIU Fang, et al. (626)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the riser with affiliated pipes based on discrete vortex method
TIAN Qi-long, HUANG Xi-long, WANG Jia-song (633)
Wave characters on the temperature-stratified ocean surface
CHEN Sheng-tao (641)

2016年第二届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名单和照片

八名研究生获得了“第二届(2016)全球华人水动力学学术会议学生优秀论文奖”:M. M. Bhatti (上海大学)、高梦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耿琳琳(江苏大学)、Hinchung Ho (University of Cambridge)、李志伟(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刘浩然(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刘慧(浙江大学)、宋雅岚(上海交通大学)。

2016年第二届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照片

ICHD 常设秘书处的工作汇报

一)建立

2014109日,第十一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ICHD)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前夕,ICHD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EC)会议胜利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一项决议:ICHD的执行委员会批准建立常设秘书处,并同意将秘书处放置在《水动力学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

 二)常规工作

1) 网站建设

2014年底,ICHD常设秘书处建立一个永久网站(http://www.ichd-home.com),该网站由编辑部管理与维护。

2) 制度建设

制定了常设秘书处工作细则,界定了秘书处的工作范围、权利和义务,相应细则经过执行委员会通讯评议,并公布在网站(http://www.ichd-home.com/secretariat.html

3)协助ICHD’2016的组织

201511月,第12ICHD摘要征收截止过后,稿件不足40篇,当地组织者向常设秘书求助。在常设秘书处的积极宣传和鼓动下,ICHD收到超过160余摘要,并最后确定录用130余篇,这为ICHD’2016的成功召开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4)协调EC会议、筹备换届工作

2016年上半年,秘书处积极联络全体的执行委员,为20169月的执行委员会会议的举办和换届做了大量的协调和筹备工作。

5)确定ICHD的永久会标

由于ICHD的历届会标大致相仿,但风格不一。秘书处综合历届会标的特色,最终确定了ICHD的永久会标。

6) 秘书处的换届工作

2014年底,秘书处秘书长由《水动力学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社社长颜开研究员担任;20169月起,秘书长由《水动力学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秘书长卢东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