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第二轮会议通知

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浙江·宁波

(2023年10月27日—10月30日)

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与宁波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浙江宁波召开。

本届研讨会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有九篇大会报告、十余篇分会场主题报告。期间举办学生优秀论文奖评奖及颁奖活动,希望符合条件的在读学生踊跃参评。本次会议期间还将召开《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换届会议,请各位编委积极参加。

一、会议安排

会议注册地点:宁波大学天唯文博酒店  酒店地址:宁波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会议住宿酒店:

①宁波大学天唯文博酒店:宁波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②赛思大酒店:宁波市镇海区思源路266号。

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7日-10月30日

会议具体日程:

2023年10月27日(周五)会议代表报到注册,晚间举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会议。

2023年10月28日(周六)—2023年10月29日(周日)研讨会会议。

2023年10月30日(周一)代表撤离。

二、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标准

(以财务到账日期为准)2023年9月25日前(含25日)2023年9月25日后
注册费(元/人)20002500
在校生/家属 注册费(元/人)12001500

注:(1)会议交通食宿自理。(2)己缴会务费后,因故无法参会者请务必于10月15日前办理有关手续,过时将不退还已交的会务费)。

2. 参会回执

请于20231015日前,通过以下网址完成本次会议报名并提交回执,逾期则难以确保参会交流安排: http://www.jhydrodynamics.com/rsvpmaker/register-for-nchd-34nd/

(操作步骤提示:①点击如下报名链接进行官网注册②会议报名。)

会务组将统一安排住宿,无需代表自行联系,也请会议代表不要临时变更或撤销回执,以免影响会议日程和住宿安排。

3. 缴费方式

银行汇款:

户名:上海中船编印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工行中华路支行

账号:1001219709003800450

附言:若单位汇款请备注参会人姓名

三、其他事项

1. 学生优秀论文奖参评条件

学生优秀论文奖参评条件:①论文第一作者为在读学生;②需在会上宣读、交流论文。

望符合条件的在读学生踊跃参评。

2. 编辑部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高雄路185号

邮编:200011

电话:021-63150072

3. 加入NCHD2023微信群方式

请参会代表扫以下二维码进入“NCHD2023会议群”,以便接受后续会议信息或通知。

注:

1)以上三个群原为NCHD2022代表群,参会代表若己在群中,则不必再次申请。

2)以上三个群均为NCHD2023会议群,请勿重复入群。

3)若扫码显示“群人数己满,无法入群”,请扫其他群二维码申请入群。

4)请务必尽早入群,群二维码将于7天后失效,参会代表之间也可相互邀请入群。

      此致

敬礼!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部
2023-9-08

“2023年水动力装备与系统专家学者论坛”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

2023年8月25日至27日,“2023年水动力装备与系统专家学者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委员会、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以及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相关企业、高校与科研单位的30多位专家和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还通过线上会议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

8月26日上午,本次论坛的主要召集人、《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副主编、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陈红勋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介绍了受邀的各位专家学者。接着,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副会长、高教分会会长、教育部水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徐辉教授,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陈建康教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秘书长、《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副主编、上海大学卢东强教授,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田忠教授先后致辞,分别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宗旨、发起过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简况、上海大学力学学科概况,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徐辉代表专家学者致辞  
 陈建康代表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和力学学院致辞
卢东强代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委员会致辞
 张田忠代表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所)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报告了他们在水动力装备与系统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并与现场参会嘉宾共同探讨交流。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覃大清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王伯福教授、清华大学祝宝山研究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何启源正高级工程师、兰州理工大学杨从新教授、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黄从兵高级工程师做了邀请报告。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刘宇陆教授、河海大学徐辉教授主持了上午的特邀报告,并为报告嘉宾颁发了荣誉证书。

8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尹俊连副研究员、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朱泉荣高级工程师、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芦洪钟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张睿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姚志峰教授、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仁田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金明高级工程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马峥研究员也就水动力装备及其系统的研究和运行现状分享和汇报了各自的工作和见解。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王家华正高级工程师、扬州大学陆伟刚教授分别主持会议,并颁发荣誉证书。

大会邀请报告精彩瞬间

8月27日上午,在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焦淑平博士和清华大学祝宝山研究员的主持下,继续围绕“水动力装备及其系统的力学基础与工程应用”进行大会邀请报告,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陈红勋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朱兵副研究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张硕正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王晓升高级实验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管子武高级工程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蔡佑林研究员、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徐秋红高级工程师、宁波大学陈建康教授基于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大会邀请报告精彩瞬间

8月27日下午,专家和学者们面对面的交流,就水动力装备及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互动,深入探讨了水动力装备及其系统的研究和运行现状,提炼了技术瓶颈背后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大会交流研讨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互动仍然较少,相互之间仍不熟悉,同时也感慨近年来各界的发展都很迅速,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加强交流、合作,以实现通过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驱动学术界发展,借助科研中的最新成果给工程界提供思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此外,参会代表也一致希望论坛能够长期持续举办下去,逐步增强凝聚力,共同解决新的问题。会议还一致同意成立“水动力装备与系统专家学者论坛执行委员会”,各代表就后续论坛的发展和筹办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会议最后,刘宇陆教授做大会总结和闭幕致辞。他首先肯定了本次论坛的重要里程碑意义,并赞扬了专家、学者们一心为国家和行业做贡献、谋发展的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他指出,产学研联合发展是推动行业进步、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次论坛为行业内研究者、制造者、使用者的互动提供了平台,研究者介绍了科研发展最新进展及应用方向,制造者和使用者介绍了最新技术及应用成果同时提出了产品制造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好的开端,未来还应该继续深入下去。同时,刘教授还预祝水动力领域能早日建立健全“把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变成院校重点研究问题,把研究得到的解决方案再变回工程应用的解决方案”的良性互动体系。

精彩瞬间

上海大学老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创始人钱伟长先生提倡“从工程中提炼问题,研究、形成和发展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再回到工程实际中解决问题”。本次论坛是一次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积极尝试,有利于促进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水动力装备及其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水平。

最后,与会代表们特别感谢了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船编印社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作者:上海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王东瑞)

槐文信教授课题组发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封面文章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教授槐文信教授应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主编邀请,撰文探讨植被化生态河道的纵向离散系数研究进展及挑战。该文章得到主编高度认可,特选为期刊35卷第3期封面文章,在刊物封面重点介绍和推荐阅读。

论文题为Longitudinal dispersive coefficientin channels withaquatic vegetation: A review(《含水生植被河道的纵向离散系数:综述》),课题组博士后杨柳、博士研究生方皓泽,实验室杨中华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槐文信为通讯作者。

图1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第35卷第3期封面
欢迎扫码阅读全文

水生植被作为生态河道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河道污染物扩散效率的影响显著,离散系数是综合反映河道内溶质扩散强度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作为一篇系统性阐述和介绍离散过程的综述性文章,槐文信教授从离散系数的基本定义出发,系统梳理了离散系数的基本概念,在全面介绍该研究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同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影响离散强度的关键因素,将其在此领域多年耕耘的深刻认识和成果转化成简洁、系统、准确的综述,助力生态环境水力学理论发展。

受河道床面形态、植被生长聚集模式、以及水流条件等参数的耦合作用,植被化河道离散系数求解困难一直是限制生态河道建设和生态修复技术实施的难题之一,也是当前众多学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槐文信教授根据不同河道形态和植被分布特征,将离散强度变化的诱因分为两类,即横向和垂向流场空间不均匀。河道断面形态发生变化时(如图2),流场的横向空间不均匀强度是离散系数的主导因素,同时,河道主槽和边滩的水流结构以及两个区域之间的动量交换强度对溶质输移的作用显著。文章深入探讨了不同河道断面形态下,边滩植被特征(如:密度和聚集模式)及边滩“深度比”对离散强度的作用效应。

对于水生植被生长覆盖整个河道断面的情况,流场垂向的空间不均匀作用效应超越了空间横向变化作用,是主导河道离散强度大小的关键水力因素。图3所示为三种典型的水生植被生长模式及流速分布规律,植被生长模式直接影响流速分布规律,发挥着控制离散系数变化的作用。基于对流场速度、紊流涡结构以及各区之间的动量交换强度进行综合分析,文章总结了不同情况的离散作用特征及研究现状,并提出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图2 河道典型床面形态及水流结构分区示意图

对于水生植被生长覆盖整个河道断面的情况,流场垂向的空间不均匀作用效应超越了空间横向变化作用,是主导河道离散强度大小的关键水力因素。图3所示为三种典型的水生植被生长模式及流速分布规律,植被生长模式直接影响流速分布规律,发挥着控制离散系数变化的作用。基于对流场速度、紊流涡结构以及各区之间的动量交换强度进行综合分析,文章总结了不同情况的离散作用特征及研究现状,并提出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图3 三种典型水生植被生长模式及流速分布规律图

作者介绍

槐文信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1996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三本国际期刊副主编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 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及《水利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水力学研究,在含植物河道环境水力学和水沙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河道生态修复水力调控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

主持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项目专题,发表论文论著378篇(部),其中 SCI 收录168篇, EI 收录222篇,著作教材8部, Google 学术数据库总被引5000余次;202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获2项国家级和12项省部级科技奖及周培源水动力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