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中圆柱体的流致振动研究进展

2020年5月,广东虎门大桥发生的流致振动(Flow-induced Vibration, FIV)事件使大众对FIV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也让人马上联想起震惊世界的1940年塔科马大桥的垮塌事件(图1)。众所周知,钝体绕流会产生卡门涡街,其泄涡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接近时容易产生涡激振动(VIV)。这可能诱发结构的疲劳破坏,导致结构的安全事故。为了减弱甚至消除这种VIV,在海洋工程领域,人们发明了各种抑制装置,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近10来年的研究发现,在圆柱结构附加整流罩或分离盘这样的附加结构在一些条件下有很好的VIV抑制作用;然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可能发生比VIV振幅更大,类似于土木桥梁领域方柱结构的驰振(Galloping)现象,这种驰振反而加强振动,加剧破坏。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抑制装置的作用机理,探讨新的FIV抑制装置。

本期栏目中,我们推荐上海交通大学王嘉松教授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范迪夏博士,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第32卷第3期(2020)发表的关于“海洋工程中圆柱体的流致振动问题”综述文章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share this artilce: https://rdcu.be/b5u8I)。

图1  (来源于网络)虎门大桥(2020)和塔科马大桥(1940)的流致振动

该文以“单柱体VIV→复杂多柱体WIV→工程抑制与驰振”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模型到实际应用,由实验室和数值研究到工业界实践,翔实地梳理阐述了10多年来学界与业界在海洋工程中圆柱体的FIV问题研究上的进展。

(1)单柱体VIV:强调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度

FIV中广泛存在着流固耦合(FSI)现象,即结构在流体载荷下发生变形或运动,同时结构又对流场分布产生影响,流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FIV的FSI机理还没有被完全阐明,其背后存在着的如附加质量、高阶流体力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FSI的高度复杂性为实验和数值研究提出了诸多挑战。

从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从强迫振动到自由振动,FSI的复杂程度逐渐加深。文章对基于三种基本模型的单柱VIV研究做了归纳:(1)受弹性支撑的刚性圆柱;(2)做强迫振动的刚性圆柱;(3)做自由振动的柔性圆柱(图2)。揭示了在均匀来流作用下的刚性圆柱以及柔性圆柱的复杂表现和内在机理,建立了三种基本模型之间的联系。

图2  柔性单管自由振动(左-模型尺度,右-实尺度)

(2)多柱体WIV:总结多柱体结构的流动干涉及流固耦合响应干涉特征

在海洋工程中,许多FIV问题涉及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圆柱体组成的柱群或者管丛结构,比如用于海上钻井和生产平台的立管阵列。当流体流经这些近距布置的多管柱体结构时,结构的尾流之间会发生流动干涉形成复杂尾涡形态。若结构可发生变形或位移响应时,尾流与结构间发生再耦合也会导致引起与单圆柱体VIV响应截然不同的结构响应(图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柱群FIV干涉的研究作了总结:(1)固定圆柱体的流动干涉形态;(2)上游尾流与下游结构再耦合响应-WIV;(3)典型布置方式下多管柱结构FIV干涉响应特征。

图3  双管FIV干涉(左-模型尺度梯度流,右-实尺度均匀流)

(3)VIV抑制与驰振: 指出传统的抑制措施可能引起galloping,一种更不利的振动

在FIV的作用下,细长海洋结构物发生周期性振动,这会导致静载的增加和严重的疲劳破坏,通过在柱体上适当地附属抑振装置可以抑制这种振动。文章首次收集国内外数据对三种最常用的抑振装置:螺旋列板(helical strake)、整流罩(fairing)和分离盘(splitter plate)的抑制效果做了归纳(图4),表明各有优缺点,有的振幅抑制佳,却加大了曳力;有的曳力和振幅都小,但有时可能导致新的负面影响。尽管附属抑振装置的方法在大量工程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但是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附属抑振装置可能会导致驰振,反而增大振幅。无论是与固有频率的关系,还是振动幅值的大小,这种驰振与传统的VIV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可能是锁頻(空气中),也可能低频(水中),可能是自激的(大约化速度启动),也可能是他激的(与VIV耦合),等等,这些机制有待我们深入研究。从另一角度来看,涡激振动或驰振还可通过能量转化加以获取及利用。

图4  常见VIV抑制装置的效果

(4)文章在最后给出了5点研究展望,表明挑战与机遇并存:

  1. 实验与观察仍然是“追本溯源”的核心手段,高精度和高效的CFD方法将成为“追实求真”核心机理和实际工程预报的更受期待的重要工具;
  2. 在大长细比、临界/超临界雷诺数、双自由度的实尺度柔性立管或多管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研究;
  3. 继续挖掘传统抑制方法,探索新型抑振方法,研究各种参数以及流动状态对VIV、WIV甚至galloping抑制效果的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抑振方案,在工程实践上消除或减弱结构物的振动;
  4.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带来了研究方式的转变,使得探索广泛的参数空间成为可能;
  5. 最后,期待将研究成果转化到工业应用领域,比如为立管在其整个使用寿命内提供准确的响应预测。

作者简介:

王嘉松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涡激振动机理及其抑制,流致振动及驰振,流固耦合,风洞与水槽实验,大气环境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近来也从事流致振动能量获取的研究。作为负责人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与者获得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范迪夏 加拿大皇后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助理教授,他在201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的博士学位,2019-2020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其主要的研究兴趣为流固耦合,漩涡流体的控制与感知以及仿生流体在船舶操纵上的应用。

 

空化和多相流国际会议精选专栏

空化和多相流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现装备系统稳定性、安全可靠性的重要问题。为加强交流以共同促进空泡、空化及相关多相流动的研究,2019年4月19日至4月22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三届空化和多相流国际会议(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avitation and Multiphase Flow, ISCM2019)。旨在为国内外专家及青年学者搭建合作平台,交流空化和多相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共同探索学术难题。同时,促进水动力学与重大工程/重要装备的相互融合与提高。

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联合主办,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协办单位。 来自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罗马海洋工程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荷兰特温特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所,近2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Said Elghobashi教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Yannis Hardalupas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Khoo Boo Cheong教授、德国马格德堡大学Claus-Dieter Ohl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Pierre-Yves Lagrée教授、瑞典Chalmers 理工大学Rickard Bensow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Steven Ceccio教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彭晓星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给参会者做了精彩的特邀报告。此外,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还设置了多场专题讨论,涉及水力机械内部空化多相流、空化及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空化多相流冲蚀及防冲蚀技术、空化与多相流诱导的流固耦合、空化流和多相流的多尺度模拟、空化产生的冲击波和微射流、气泡和汽泡的非线性振荡等,使得学者们在浓郁的气氛中得以充分的交流和研讨。本次大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讨论气氛活跃。

会议从大会邀请报告中选取了三篇论文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上作为专栏进行了发表(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241/32/1),

第一篇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Steven Ceccio教授提供,《Effect of Compressibility on Bubbly Cavitating Flows 》(share this artilce: https://rdcu.be/b5u8I)介绍了泡状空化流动中的压缩性效应。该文指出泡状空化流动中存在大量的气泡使得本地声速较低,易形成超声速流动。作者在不同的几何形状的绕流问题中均发现了泡状激波(bubbly shocks),并指出泡状激波是空化流动失稳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由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Rickard E Bensow教授提供,《Hydrodynamic mechanisms of aggressive collapse events in leading edge cavitation 》(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5u8N )介绍了Naca0009水翼前缘局部空化结构溃灭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可压缩求解器可以较好的获取瞬态空化流动结构中的溃灭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了空化结构溃灭形成的侵蚀力,计算结果与油膜法空蚀实验获取的图案有很强的相关性,并发现了四个空蚀风险高的区域。       第三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Khoo Boo Cheong教授提供,《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Free Surface Effect on the Supercavitating Flow over a Low Aspect Ratio Wedge-Shaped Hydrofoil》(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5u8T) 介绍了近自由液面处超空泡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浸没深度及水翼的长宽比对自由液面及超空泡形态的影响,同时获取了不同的流动图案及涡结构。

此外,本期中还另收录了两篇空化流动相关的快报,一篇由武汉大学的季斌博士提供,《Spatial and spectral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n cavitating flow generated by Clark-Y hydrofoil》(share this artilce:htt://rdcu.be/b5u8W)  介绍了Clark-Y hydrofoil空化流动中湍流动能的时空分布特性,以及湍动能的频谱特征。另一篇由中国船舶与海洋设计研究院张伟博士提供,《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densation shock in partial cavitating flow on a hydrofoil》介绍了非稳态空化流动中凝聚激波的数值计算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可压缩求解器获取凝聚激波的方法,并显示了三维的空化流动结构。

客座编辑介绍:

张伟,中国船舶与海洋设计研究院,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体力学、湍流与空化流动,以及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在流体学中的应用研究。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

JHD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专栏:2020 SPHERIC Harbin International Workshop精选专栏论文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在模拟自由液面大变形、波浪翻卷和破碎等问题时,有网格CFD算法一定程度上仍然面临自由液面或多相界面捕捉精度不高的难题。近些年来,为了克服传统欧拉网格算法在自由液面大变形、翻卷、破碎等问题中的不足,逐渐兴起了对无网格拉格朗日粒子法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

SPH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PHERIC)

为促进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欧洲多国学者于2005年成立了SPH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国际合作组织(SPH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ty,简称SPHERIC)。该组织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SPH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图1 2020 SPHERIC Harbi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2020年1月14-16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2020 SPHERIC Harbin International Workshop)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召开,这是继2017年首次在北京召开以后,SPHERIC会议第二次在中国召开。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阿漫教授担任主席,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的140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如图1所示。SPHERIC会议只设一个会场,所有会议论文面向全体参会者进行汇报和交流。本次会议用3天时间,交流了52篇论文。大会主办委员会精选了来自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的5篇论文,收录于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JHD)期刊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专辑,内容涉及飞机海上迫降、波浪与可渗透海岸相互作用、液舱晃荡、多相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图2 直升机模型水上迫降的试验和SPH数值模拟(Oger 等人, JHD, 2020)

1、法国南特中央理工G. Oger等人的论文“Simulations of helicopter ditching using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6jr8)”,在欧盟地平线2020-飞机和直升机迫降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项目的支撑下,进行了飞机海上迫降的SPH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重点检验了SPH方法在直升机迫降仿真中的应用,证明了SPH方法特别适合复杂自由液面砰击水动力学问题的数值预报。论文对三种不同的冲击构型进行了仿真,并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验证了SPH方法在飞机结构入水模拟中的精度。

图3 孤立波与可渗透海岸相互作用的ISPH模拟(Tsurudome 等人, JHD, 2020)

2、波浪冲刷海岸是海岸工程领域经典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把海岸当作坚实边界,但实质上,海岸是由多孔介质(如沉积物或植被)构成的。剑桥大学Tsurudome等人的论文“Incompressible SPH Simulation of Solitary Wave Propagation on Permeable Beaches(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6jsa)”,采用ISPH模型研究了孤立波与沙滩的作用,讨论了多孔介质对波浪的衰减效应,重点讨论了多孔介质上波浪爬升高度与粒径的关系,典型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图4 三维液舱晃荡的MPS粒子法数值模拟(Xie等人, JHD, 2020)

3、对于剧烈液舱晃荡问题,流场演变十分复杂,三维效应不可忽略。上海交大Feng-ze Xie等人的论文“CFD simul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violent sloshing flows in tanks based on MPS and GPU(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6jsm)”采用运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结合GPU并行计算技术,自主编程开发了MPSGPU-SJTU求解器,开展了三维液舱晃荡数值模拟,研究了液舱晃荡三维效应的影响因素,部分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图5 两相Poiseuille流动的SPH数值模拟(Reece等人, JHD, 2020)

4、带复杂界面的多相流动一直是数值模拟的难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Reece等人的论文“New Instability and Mixing Simulations using SPH and a Novel Mixing Measure(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6jsm)”采用SPH方法模拟了不同流动状态下的两相混合及其界面不稳定性,如图5所示。在拉格朗日框架内,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相混合程度定量度量方法。用腔内剪切流和两相泊肃叶流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是第一次使用SPH方法来研究这些不稳定性的发生和发展。

图6 Eleazar Merino-Alonso等人(JHD, 2020)开展的一维SPH分析中,粒子在核函数中的分布情况

5、SPH方法在模拟剧烈流体砰击动力学问题时优势明显,但模拟静力学问题时,离散误差可能会凸显出来。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Eleazar Merino-Alonso等人的论文“O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to the truncated discrete SPH formulation of the hydrostatic problem(share this artilce:https://rdcu.be/b6jsq)”,基于图6所示的一维SPH离散方式,研究了带自由液面的静力学问题,重点研究了粒子间距与光滑长度比值不变时,粒子间距和光滑长度趋于零时的收敛性,发现误差在大多数情况下趋向于一个极限值,不等于零。研究结论对完善SPH数值理论及其误差分析十分有益。

客座编辑简介:

A-Man Zha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张阿漫,男,1981年03月出生,江西武宁人,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爆炸冲击动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等科研项目共40余项。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省部级一等奖3项。在JFM、PRF、POF、JCP、CMAME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五年被引3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9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8项,出版书籍3部,海军标准1部。获得了首届科学探索奖(2019)、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国防卓青(2018)、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等学术荣誉,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军委科技委基础研究先进HS与评估专业组成员,SCI期刊CMES副主编,以及APOR、JHD、TAML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近五年做邀请学术报告10余次。

Shi-Ping Wa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王诗平,男,1983年03月出生,山东荣成人,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山东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毕业,2013-2014年度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2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s of Fluids》、《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力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检索50余篇,被引1100余次(谷歌学术),ESI高被引论文2篇,期刊高被引论文2篇。

Peng-Nan Sun

Sun Yat-sen University

孙鹏楠,男,1991年5月出生,江苏通州人,博士,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随后直博,2018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张阿漫教授。2015-2017年,受国家公派前往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海洋工程研究所(CNR-INM,前INSEAN水池)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8-2020年,在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动力学、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理论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CMAME、POF、JFS、OE等期刊发表SCI检索的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SI前1%高被引论文3篇,论文累计被引用640余次。曾获“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高被引论文奖”,“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期刊编委。

CONTENTS OF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Vol.32 No.3 2020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241/32/3

CONTENTS

REVIEW ARTICLE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
Jia-song Wang, Dixia Fan, Ke Lin(415)

ARTICLES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d principal velocity gradient tensor decomposition
Yifei Yu, Pushpa Shrestha, Charles Nottage, Chaoqun Liu(441)
Study on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discontinued vertically layered vegetation in an open channel
Naveed Anjum, Norio Tanaka(454)
Numerical stud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ional natural super-cavitation by rotational supercavita- ting evaporator with optimized blade shape
Zhi-ying Zheng , Qian Li , Lu Wang , Li-ming Yao , Wei-hua Cai, Hui Li, Feng-chen Li(468)
Estimation of the turbulent viscous shear stress in a centrifugal rotary blood pump by the large edd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method
Jing-jing Ji, Hao-yuan Li, Qing-yu Wu, Yu Zhang, Xian-wu Luo(486)
POD analysis on vortical structures in MVG wake by Liutex core line identification
Xiang-rui Dong, Xiao-shu Cai, Yinlin Dong, Chaoqun Liu(497)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systemic cerebroarterial hemodynamics into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blood flow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Zhi-qiang Zhang, Li-jian Xu, Rong Liu, Xiao-sheng Liu, Bing-Zhao, Fu-you Liang(510)
On study of non-spherical bubble collapse near a rigid boundary
Xiao-jian Ma, Xin Zhao, Biao Huang, Xiao-ying Fu, Guo-yu Wang(523)
An SPH wave-current flume using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Xing-ye Ni, Wei-bing Feng, Shi-chang Huang, Zi-jun Hu, Yong Liu(536)
The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s of tadpole model’s solitary swimming and parallel schooling
Ting-ting Li, Wen-rong Hu, Xu-yang Chen(548)
The velocity patterns in rigid and mobile channels with vegetation patches
Bao-liang Ren, Dan Wang, Wen-qi Li, Ke-jun Yang(561)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over rough walls with stochastic roughness height distributions
Hao Lu(570)
Effects of finite water depth and lateral confinement on ships wakes and resistance
Clément Caplier, Germain Rousseaux, Damien Calluaud, Laurent David(58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rictional drag reduction with an air layer concept on the hull of a ship
Jun Zhang, ShuoYang, Jing Liu(591)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twin-screw pump
Di Zhang, Li Cheng, Ying-yuan Li, Wei-xuan Jiao(605)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ellipsoidal particle in tube Poiseuille flow
Yuan-feng Cui, Xiang-ting Chang, Hai-bo Huang(616)

LETTER

Prediction of the precessing vortex core in the Francis-99 draft tube under off-design conditions by using Liutex/Rortex method
Cong Trieu Tran, Xin-ping Long, Bin Ji, Chaoqun Liu(623)

CMHL研讨会精选专辑——聚焦船海复杂流场高精度和精细化计算

随着船舶与海洋装备向深远海、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船海装备对复杂海况的适应性能力和智能操控的要求越来越高。上海交通大学船海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针对海洋装备发展需求,特别是满足海洋装备设计数值化、精细化、智能化需求,瞄准学术前沿,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的先进数值方法研究,高性能计算软件的自主研发,以及高新船舶、海洋装备、深海潜器、海洋能源和空间开发利用中CFD数值模拟的应用研究。

CMHL研讨会(CMHL Symposium)是以CMHL研究中心英文缩写字母命名,围绕船海工程计算水动力学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主题,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每次CMHL研讨会都邀请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领域国内外资深学者和一线研究人员做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研讨交流船海计算水动力学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为本领域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软件开发者、软件用户、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人员提供开发和自由交流平台,促进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的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

第三届CMHL研讨会于2019年12月12-13日在上海交大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CMHL研究中心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JHD)编委会联合主办,一共有三个大会报告和五个主题报告。八个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受到了大家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会后,JHD编委会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杂志2020年第2期上,做了CMHL研讨会专栏,收录了三篇主题报告论文。

第一篇论文由日本九州大学胡长洪教授提供,《An Unstructured Mesh Metho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iolent Sloshing Flows》(https://doi.org/10.1007/s42241-020-0019-z,share this article:https://rdcu.be/b4Qw3)介绍了一种基于非结构网格方法的雷诺平均方程(RANS)新求解器和用此方法对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液舱内流体剧烈晃荡现象的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求解器采用UMTHINC方法(一种面向非结构网格的高阶界面捕获方法)来追踪自由表面,以及数种RANS湍流模型来模拟湍流流动。液舱运动的模拟方法是给运动方程中加上相应的体积力。通过对几种不同振动频率的方形液舱内流体晃荡问题的数值模拟,讨论了UMTHINC界面捕获方法的性能,以及各种RANS湍流模型对压力计算精度的影响,以及带有垂直薄板对液舱内流体晃荡的影响。

第二篇论文由大连理工大学张桂勇教授提供,《A Sharp-Interface Immersed Smoothed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 with Improved Mass Conservation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https://doi.org/10.1007/s42241-020-0025-1,share this article:https://rdcu.be/b4Qxf)介绍了在浸没光滑点插值方法(IS-PIM)基础上,针对流固耦合浸没类方法采用非贴体网格导致的边界捕捉不准确、流固耦合力计算不准确以及虚假压力振荡三个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质量守恒形式的尖锐界面浸没光滑点插值方法(Sharp-ISPIM-Mass)。针对IS-PIM边界上固体网格节点与流体节点并非一一对应而导致的流体域不能准确捕捉到固体域边界的问题,提出采用尖锐界面方法进行了修正,使得流体域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固体域边界。针对IS-PIM忽略固体所受到的流体粘性力作用而导致的流固耦合力计算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粘性力修正的流固耦合力计算形式。针对IS-PIM引入虚拟流体后,固体域边界两侧的流体流入及流出质量不完全相等导致的虚假压力振荡问题,通过改变部分流体域节点的压力值来保证流体质量流量不会穿过固体域边界。

第三篇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赵伟文博士提供,《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Marine Hydrodynamics》( https://doi.org/10.1007/s42241-020-0022-4,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rdcu.be/b4Qxj ) ,介绍了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领域几种常用的涡识别方法。通过自主开发的求解器naoe-FOAM-SJTU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验证了其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适用性,包括敞水螺旋桨试验、船舶阻力试验、船-桨-舵干扰、海洋立管VIV以及Spar平台VIM等。通过比较验证发现,Q和lambda2方法对于等值面阈值的选取较为敏感,较难得到正确的涡结构。而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Liutex-Omega方法在涡识别和可视化方面展现出了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捕获到仅保留由纯旋转运动产生的涡结构,同时还能捕捉到强涡和弱涡的结构,并且对等值面阈值的选择不敏感。针对船舶水动力学问题中涡强度较大的特点,通过改变方法中相关系数值的不同设置就可以。

客座编辑简介:

万德成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海洋工程领域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东方学者(跟踪计划)特聘教授,上海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http://dcwan.sjtu.edu.cn/)主任。获2019年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奖,是海洋工程领域唯一获奖论文。2018和2019年连续入选Elsevier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2017年以首位中国学者身份当选国际船舶CFD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年以首位中国籍专家身份担任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水动力学委员会主席。目前担任《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等6个国际杂志编委,以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担任副主编),《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担任副主编),《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担任执行编委) 等9个国内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