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gh cited paper award on hydrodynamics of 2023

获奖名单和文章如下:

1. 武汉大学 杨中华教授

Huai, Wen-xin; Li, Shuolin; Katul, Gabriel G.; Liu, Meng-yang; Yang, Zhong-hua *

Flow 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vegetated rivers: A revie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3): 400-420

2. 武汉大学 季斌教授

Cheng, Huai-yu; Ji, Bin*; Long, Xin-ping; Huai, Wen-xin; Farhat Mohamed

A review of cavitation in tip-leakage flow and its contro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2): 226-242

3. 上海交通大学 李晔研究员

Gao, Zhi-teng; Feng, Xing-ya; Zhang, Zi-tan; Liu, Zheng-liang; Gao, Xiao-xia; Zhang, Li-jun; Li Shan, Li Ye*

A brief discussion on offshore wind turbine hydrodynamics problem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34(1): 15-30

4. 河海大学 唐洪武教授

Yuan, Sai-yu; Xu Lei; Tang, Hong-wu*; Xiao Yang; Gualtieri Carlo

The dynamics of river confluen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cology of aquatic environment: A revie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34(1): 1-14

5. 中国农业大学 姚志峰教授

Zhang, Jia-yun; Du, Yu-xin, Liu, Jia-qi; Sun, Yu-rong; Yao, Zhi-feng*; Zhong Qia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llapse of a laser-induced cavitation bubble near a solid wal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34(2): 189-199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德友教授

Qin, Yong-lin; Li, De-you*; Wang, Hong-jie; Liu, Zhan-sheng; Wei, Xian-zhu; Wang, Xiao-hang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aulic loss and vortex evolution in pump mode of a pump-turbin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34(4): 555-569

7. 浙江理工大学 李晓俊教授

Huan, Yu-ying; Liu, Yao-yao; Li, Xiao-jun*; Zhu, Zu-chao; Qu, Jing-tian; Zhe Lin; Han An-d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cavitation evolution in a high-speed centrifugal pump with inducer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1): 140-149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2 高被引论文奖

  • 获奖名单和文章如下:

1. 武汉大学 杨中华教授
Huai, Wen-xin; Li Shuolin; Katul, Gabriel G.; Liu, Meng-yang; Yang, Zhong-hua
Flow dynam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vegetated rivers: A revie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3): 400-420

2. 武汉大学 季斌教授
Cheng, Huai-yu; Ji, Bin; Long, Xin-ping; Huai, Wen-xin; Farhat, Mohamed
A review of cavitation in tip-leakage flow and its contro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1, 33(2): 226-242

3. 浙江大学 邓见教授
Xu, Hui; Zhang, Wei; Deng, Jian; Rabault, Jean
Active flow control with rotating cylinders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2): 254-258

4.  上海交通大学 王嘉松教授
Wang, Jia-Song; Fan, Di-Xia; Lin, Ke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3): 415-440

  • 个人简介:

杨中华,1977年生,1999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武汉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武汉大学工作至今,2012年受聘为教授。

杨中华的研究方向为环境与生态水力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河湖生态治理和水污染控制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在植被、水、沙交互作用机理方面,研究了洲滩植被阻力、植被滞沙效应以及植被影响下的水流时均和紊动结构,提出了预测淹没植被水流流量、曼宁系数及谢才系数的计算公式,基于扩散理论和重力理论分别提出了适用于淹没植被覆盖的明渠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线分布预测模型。2)在河湖生态治理技术方面,针对面积大、淹没条件变化剧烈、演变规律复杂的江心沙质滩地生态修复问题,提出了一套结合植被选育、基质改良和临时防冲结构设置的生态固滩方法。3)在环境水力学反问题方面,针对当前河渠水污染预警和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模型校正困难、控制方案滞后等问题,将伴随方法应用到河渠水质数学模型中,构建了包括污染溯源、模型参数优化、边界优化和污染控制等多种环境水力学反问题模型和求解方法。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专项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2018年以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EI收录论文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第1完成人),获批软件著作权8项(第1完成人)。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包括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等。担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中国分会执行委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以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电能源科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编委。


季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致力于水力机械和推进器空化水动力学相关的流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尤其是在水面船舰运行、水下航行体推进等领域中涡空化水动力学的流动机理及控制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Experiments in Fluids、Ocea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1篇论文被评为“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邓见:1981年5月生,湖南常宁人。浙江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2007年取得浙江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4年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访问学者、2018年牛津大学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水动力学、流动稳定性、空泡动力学。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Physical Review 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借鉴自然界生物的感知机制,研究了柔性纤维在流动中的分叉、柔性纤维在液滴撞击下的动态屈曲等,可为高精度流动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启发;2)针对鱼群在复杂环境中的高效游动、自组织集群特性,构建了集群运动的统计物理学模型,揭示了群体对抗入侵的动态响应机制,研究了涡流、分层流动等复杂环境中的鱼游推进,探索了鱼类推进的高效机制与环境适应能力;3)发展了空泡流动的多尺度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空泡流动的微介观结构与宏观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


王嘉松,1967年生,1989、1992年分获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出站工作至今,2009年受聘为教授,2019年受聘为长聘教授。

王嘉松主要从事高分辨率计算流体力学、涡激振动及其抑制、风洞及水槽实验、流致振动能量利用、大气环境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近10年来主要从事细长结构流激振动机理、抑制及利用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在高精度流固耦合模型方面,原创提出了单元速度向量转化(EVVT)方法,创新研发了细长结构的TVD-EVVT高精度CFD和FSI预报方法和求解器,计算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揭示了隔水管涡激振动、多模态、行波响应,隔水管附属浮力块、整流罩等系统的涡激振动抑制、驰振及涡激振动与驰振耦合等多种作用机制。2)在高效流固耦合模型方面,创新性地基于涡粘性耗散规律构造了DVM核扩散新模型,提高了流场分辨率及精度,建立了超细长柔性多体结构流固耦合高效数值计算方法和求解器,显著提升计算效率。揭示了多管流激激振动干涉影响特征、尾流驰振发生条件、柔性结构振动模态及抑制机制等内在机理。3)在涡激振动工程快速预报模型方面,率先建立了实尺度雷诺数、双向耦合条件下的涡激振动流体力系数库,开发了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快速预报软件,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4)利用风洞与水槽实验,论证了自主仿鱼尾整流罩、双分离盘等涡激振动抑制方法与装置,实现曳力显著降低,振动幅值减弱95%以上的双抑制效果。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数值水池创新专项等若干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包括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参与者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ustainable Marine Structure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海洋平台》等期刊编委。获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2020 高被引论文奖

  • 获奖名单和文章如下:

1. 上海交通大学 王嘉松教授
Wang, Jia-Song; Fan, Di-Xia; Lin, Ke
A review on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circular cylinder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 32(3): 415-440

2. 北京理工大学 王国玉教授
Huang, Biao; Qiu, Si-cong; Li, Xiang-bin; Wu, Qin; Wang, Guo-yu
A review of transient flow structure and unsteady mechanism of cavitating flo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3): 429-444

3.  上海交通大学 万德成教授
Wang, Jian-Hua; Zhao, Wei-Wen; Wan, De-Cheng
Development of naoe-FOAM-SJTU solver based on OpenFOAM for marine hydrodynam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1): 1-20

4.  四川大学 杨克君教授
Li, Wen-Qi; Wang, Dan; Jiao, Jun-Li; Yang, Ke-Jun
Effects of vegetation patch density on flow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in an open channe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5): 1052-1059

5.  武汉大学 槐文信教授
Huai, Wen-xin; Zhang, Jiao ; Katul, Gabriel G. ; Cheng, Yong-guang ; Tang, Xue ; Wang, Wei-jie
The structure of turbulent flow through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2): 274-292

  • 个人简介:

王嘉松,1967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1992年分获西南石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98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西南石油大学讲师,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2000年、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和教授。曾为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MIT受邀短期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高精度数值算法及其应用、流固耦合力学、流致振动(含涡激振动)及其控制、大气环境动力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项目30余项,在POF、JFS、OE、IJMS、JWEIA、AE等期刊和ISOPE等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参与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一等奖、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海洋平台》等刊物的编委、中国环境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理事等。其在流激振动及抑制方面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提出了单元速度向量转换(EVVT)方法,构建二维和三维细长结构高精度TVD格式为基础的精细流固耦合算法;2)提出了改进的涡核扩散扩散模型,构建二维和准三维多结构系统高效CFD和流激振动算法;3)利用高精度算法研究实尺度圆柱流体力并构建流体力数据库,开发了隔水管涡激振动快速工程分析软件(DAVIV等);4)利用实验和数值手段,深入研究圆柱附属结构系统的流激振动(涡激振动及驰振等)及其抑制的振动模态、图谱、流固相互作用、流场干涉等机制,发明仿鱼尾整流罩等新型抑制装置,为我国深水油气钻井及开发中隔水管/立管涡激振动及其抑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指导作用。

王国玉,1961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9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机械与航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化与空化流动、跨界质航行体水动力学、两栖车辆航行动力学、先进复合材料流固耦合计算与水动力优化等。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国防973、173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装备发展部水动力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下兵器专业委员会委员,UUV学组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水下发射中心兼职教授,《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实验流体力学》《排灌机械等学报》等刊物的编委。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参与了我国某995工程的研制工作,曾任水上分系统副总师,系统开展新型高速两栖装甲车水动力构型及喷水推进技术研究,提出了高速两栖车的组合减阻方案,创新了高速两栖车减阻技术;2)系统研究了空化和超空化的流动机理,建立了流动计算模型,并在我国水下兵器和水下发射工程领域得到应用;3)搭建了低温空化流动测试平台,开展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计算模型,支持了新型运载工具的研发。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方向责任教授,负责流体机械工程方向的学科建设工作。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40余名。

万德成,1967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CMHL)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东方学者(跟踪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浦江人才,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兼任教授。1987年和1990年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4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海结构物综合性能,船海工程数字孪生水池,基于CFD船型与海洋结构物智能优化,船海工程高性能计算,海洋立管涡激振动与海洋平台涡激运动,精细化流场和水动力噪声预报,新概念海洋结构物、漂浮式风机、海上新能源开发装置性能分析与评估等研究。自主研发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非定常粘性流动求解软件系统naoe-FOAM-SJTU和MLParticle-SJTU,获国家软件著作权4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流固耦合数值求解方法、高性能计算与数值水池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入选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海洋工程领域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获国际CH Kim学术奖(CH Kim Award)、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奖(ISOPE Award)、国际Moan-Faltinsen最佳论文奖、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等。目前担任国际离岸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国际水动力学委员会主席,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顾问委员会(AC)成员,国际船舶CFD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近海小型绿色智能船舶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FD会议执委会主席,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等,以及《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海洋工程》、《中国造船》、《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9个国际杂志和10个国内杂志副主编、执行编委或编委。

杨克君,男,1973年7月生,四川仁寿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2009年于英国拉夫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执委,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编委以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20余家国际学术刊物论文评阅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复式河槽水沙动力学、植被水沙动力学等领域开展了长期研究,揭示了复式河槽洪水泥沙运动规律,提出了河流洪水水位精确预报的计算方法;揭示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水沙运动规律,建立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水流阻力及洪水水位流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发展了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河相关系理论。其研究成果共发表系列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8篇。研究成果获国际国内奖励6项,包括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Robert Alfred Carr 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槐文信,1963年生,博士(1991)、教授(1995)、博士生导师(1997)、武汉大学二级教授(2007)、珞珈杰出学者(2013)。槐文信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水力学和生态环境水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动力学专家。
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武汉市、教育部、原电力工业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共培养博士23名,硕士35名。获周培源水动力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五和第十),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1997年获批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槐文信教授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科教学方面,长期承担“水力学”和“环境水力学”的教学任务,作为课程负责人的“水力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他从1995年起至今,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获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14年获宝钢教师奖,2016年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所培养的博士中,已有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所培养硕士中,3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7年获评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8年获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杰出贡献校长奖,2002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武汉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20年度高被引论文奖(第六届)

获奖人:

北京理工大学 王国玉

Biao Huang, Si-cong Qiu, Xiang-bin Li, Qin Wu, Guo-yu Wang*, “A review of transient flow structure and unsteady mechanism of cavitating flow”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 31(3): 429-444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阿漫

Shi-Ping Wang, A-Man Zhang*, Yun-Long Liu, Shuai Zhang, Pu Cui, “Bubble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6): 975-991

华北电力大学 张宇宁

Xiang-rui Dong, Yi-qian Wang, Xiao-ping Chen, Yinlin Dong, Yu-ning Zhang*, Chaoqun Liu, “Determination of epsilon for Omega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4): 541-548

北京理工大学  黄彪

Qin Wu, Chang-chang Wang, Biao Huang*, Guo-yu Wang, Shu-liang Cao,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vitating flow-induced vibration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6): 1064-1071

个人简介:

王国玉

王国玉,1961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9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机械与航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化与空化流动、跨界质航行体水动力学、两栖车辆航行动力学、先进复合材料流固耦合计算与水动力优化等。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国防973、173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装备发展部水动力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下兵器专业委员会委员,UUV学组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水下发射中心兼职教授,《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实验流体力学》《排灌机械等学报》等刊物的编委。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参与了我国某995工程的研制工作,曾任水上分系统副总师,系统开展新型高速两栖装甲车水动力构型及喷水推进技术研究,提出了高速两栖车的组合减阻方案,创新了高速两栖车减阻技术;2)系统研究了空化和超空化的流动机理,建立了流动计算模型,并在我国水下兵器和水下发射工程领域得到应用;3)搭建了低温空化流动测试平台,开展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低温介质空化流动的计算模型,支持了新型运载工具的研发。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方向责任教授,负责流体机械工程方向的学科建设工作。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40余名。

张阿漫

张阿漫,男,1981年03月出生,江西武宁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水下爆炸、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等科研项目40余项。

针对近场水下爆炸与结构毁伤及防护难题,建立了近场水下爆炸等大尺度气泡动力学理论模型与方法,探明了近边界气泡系列动力学行为与载荷形成机理;提出了水下爆炸强非线性瞬态气液固全耦合模型与计算方法,解决了近场接触爆炸领域的多项关键理论和瓶颈技术问题,揭示了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毁伤与防护力学机制,形成了近场爆炸与结构毁伤及防护新技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航母、核潜艇、第四代驱逐舰等10余型新研大型舰船的抗爆抗冲击薄弱环节改进、评估与设计之中,以及水中兵器水下爆炸毁伤威力评估与设计、跨介质航行器水动力论证与设计、航天飞行器爆炸分离评估与设计、深海勘探高压气枪阵列设计与开发等领域之中,为提高我国航母、核潜艇、战略潜射导弹、中国载人空间站等多个国家战略型号的抗爆抗冲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科学探索奖,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一等奖2项。在JFM、JCP、PRF、POF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引60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0余项,出版书籍3部,海军标准1部。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研究先进HS与评估专业组成员,学术期刊CMES副主编,以及《力学学报》、APOR、JHD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张宇宁

张宇宁,1983年出生,2006年和2008年于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于英国华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任职,现为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化和泡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担任SCI收录国际期刊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副编辑,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执行编委/专栏客座编辑,国际会议“国际空化论坛”主席,“涡识别方法与应用研讨会”会议主席,应邀做国际国内会议邀请报告十余次。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华北电力大学“优青培育”等人才计划。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点项目、人才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社会活动方面,在科学网上开设博客,撰写“本科生科研指南”、“本科生时间管理”等系列博文,并在《中国科学报》作为特邀嘉宾开设专栏“本科•科研入门”。

黄彪

黄彪,1985年生,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同校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高速水动力学。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加强项目、装备预研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Phys. Fluids、Int. J. Multiphase Flow、Int. J. Heat. Mass. Tran、Comput. Fluids、ASME J. Fluids Eng.等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6项发明专利和6项软件著作权直接应用于我国某型水下发射型号“故障归零”与“新发射方案确定”的研究过程中。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序3)、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中船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序4)。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兵工学会会员,《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编委。

研究工作以海战装备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牵引,形成了复杂空化流场测量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将其应用于空化非定常演化机制、载荷特性和抑制方法的机理与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国防领域多个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创新成果包括:1)突破了空化区域内外流场重构技术,实现了空泡内部流场复杂结构精细测量;2)建立了非定常空化流体动力学高精度数值方法,揭示了非定常空化流动机制及其转变规律;3)创新了空化载荷调控方法,降低了空泡内部脉动压力幅值。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五年来为本科生讲授2门课程,为研究生讲授3门课程。所承担的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京市优质课程”、“北京理工大学精品研究型课程”。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卓越联盟”等各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书育人奖10余次。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等。

·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9年度高被引论文奖(第五届)

2019年度高被引论文奖(第五届)

获奖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阿漫(2篇)

Zhang A-man*, Sun Peng-nan, Ming Fu-ren, Colagrossi A,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 29(2): 187-216

Wang Shi-Ping, Zhang A-Man*, Liu Yun-Long, Zhang Shuai, Cui Pu, “Bubble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6): 975-991

华北电力大学 张宇宁(2篇)

Dong Xiang-rui, Wang Yi-qian, Chen Xiao-ping, Dong Yinlin, Zhang Yu-ning*, Liu Chaoqun, “Determination of epsilon for Omega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4): 541-548

Zhang Yu-ning*, Liu Kai-hua, Li Jin-wei, Xian Hai-zhen, Du Xiao-ze, “Analysis of the vortices in the inner flow of reversible pump turbine with the new omega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3): 463-469

武汉大学 季斌

Long Yun, Long Xin-ping, Ji Bin*, Huai Wen-xin, Qian Zhong-do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URANS simulations of the turbulent cavitating flow around the hydrofoil,”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 29(4): 610-620

武汉大学 龙新平

Ji Bin, Long Yun, Long Xin-ping*, Qian Zhong-dong, Zhou Jia-jian,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attached cavitating flow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large scale structures of the hydrofoil wake and turbulence-cavitation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 29(1): 27-39

清华大学 罗先武

Yang, Dan-dan, Yu, An, Ji, Bin, Zhou, Jia-jian, Luo, Xian-wu* “Numerical analyses of ventilated cavitation over a 2-D NACA0015 hydrofoil using two turbulence modeling method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8, 30(2): 345-356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委员会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