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

 一等奖:缪国平缪国平

缪国平1948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1979年~1981年为瑞典Chalmers技术大学船舶流体力学部访问学者;1988年获瑞典Chalmers技术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1990年起任教授,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缪国平教授长期从事水波动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水动力学专家。

他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防科工委、中船总和石油部等方面的20余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60多篇(EI收录84篇,SCI收录13篇),出版专著4本,得到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三等奖一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40名。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授。

他在船舶及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运动响应、缆索动力学、海上施工技术、内波动力学、非线性浅水波演化、水动力噪声、隐身和显形(反演)技术和CFD数值水池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他善于从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实践中提炼问题,建立模型,用巧妙的数学工具加以解决。例如,他是国内最早从事非线性二阶波浪力研究的学者之一,开展了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独创性的研究;首次建立缆索与浮体耦合的模型和算法;首次从理论上指出涡系合适分布时,其演化可使外场辐射噪声降为零,对其机理作了深刻的阐明和揭示;用水动力学理论和CFD技术解决了海上特殊装备装卸等关键技术问题,为水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缪国平教授长期从事在水波动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导培养的博士生中,有一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授。他出版的4本专著中,1987年出版的“船舶在波浪上的运动理论”是我国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的教材和专著,在很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将其作为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00年出版的“高等流体力学”专著,200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重版。 缪国平教授在国内、国际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在推动国内、国际水动力学界的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刊物编委会副主任;“中国造船”等国内5种刊物编委,国际学术期刊“Int. J. of Maritime Eng.”编委,曾任“D. J. MST”两份国际学术刊物编委;国际上任亚太海事水动力学会议(APHYDRO)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近海与极区工程学会技术委员会(ISOPE TPC)委员和国际船模拖曳水池顾问委员会(ITTC-AC)委员。作为主席主办过船舶稳性、亚太海事水动力学会议等2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缪国平教授还於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曾受聘至日本任日本全泽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二等奖:吴建华

吴建华

吴建华,1958年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1989年同校获博士学位后,在南京水科院工作,1997年受聘正高职称,2003年人才引进河海大学。长期从事水动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负责完成国家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重点项目与课题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题1项。负责完成溪洛渡、向家垻、龙滩等大型水电工程关键水力问题研究18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第一作者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 8篇,EI 7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第四完成人),培养博士10人,硕士34人。

吴建华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他的研究工作特点是以国家重大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牵引,以实验研究为主,开展研究工作。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泄洪洞中墩水翅防治新技术,包括负荷分配型消除水翅技术,水垫型消除水翅技术,该两项新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三板溪(我国第二高面板垻)、糯扎渡(垻高261.5 m)和额勒赛(柬埔寨)水电工程中应用,并发表了3篇论文;2)门槽空化防治新技术,通过在门槽的侧壁增设特殊体型的凸体,有效地改善门槽的空化性能,本项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思林和江坪河水电工程中应用;3)掺气减蚀新技术和空腔计算新方法,本技术包括:一种差动式掺气挑坎;一种平底水泄水建筑物的掺气装置。这两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构皮滩水利工程、龙滩水电工程(我国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垻)设计和施工中应用,提出的新的渗气空腔长度的计算公式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大大提高了空腔计算精度,成果在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上发表;4)提出了突缩突扩式消能工的分类和孔板阻力系数计算,为这两类消能工的研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高精度阻力系数计算方法比前人的公式计算精度分别提高3%和8%。论文在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IAHR发表并被讨论。

吴建华在完成国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同时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掺气设施流态判别理论及应用”和“侧向齿坎收缩式消能工的研究”,注意提高理论水平和新型水工消能方式的开发与研究。 吴建华在人才培养上贡献包括,2003年引进河海大学以来,已培养博士生10名(包括伊朗学生1人),硕士生34名,担任“高速水流”(研究生课程)、“水工模型试验理论和方法”(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等奖:尹海龙

尹海龙

尹海龙,1976年8月生。1997年7月包头钢铁学院本科毕业,2000年3月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8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2009年7月~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2011年10月~至今,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借调工作),2008年7月被聘为副教授,同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工作已近15年,承担国家、省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水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10篇。第一完成人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第二完成人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

尹海龙以我国区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环境水力学问题为牵引,开展研究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建立了城市区域产汇流—河网耦合的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开发了城市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实现了区域污染物产—汇—流的全过程模拟,应用于我国巢湖流域城市、上海等地的水环境管理平台建设;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篇。2)建立了城市水体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数学模式。针对城市水体的突发污染事故预警,分类建立了疏水性化学品与亲水性化学品的迁移转化模型,提高了突发化学品排放模式的预测精度;针对城市水源地应急供水问题,建立了长距离输水渠道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粘性颗粒介质与微量有机物的自凝聚、沉降—输移—吸附动力学模式。2011年作者被邀请作为第11届流体控制、测量与可视化国际大会的分会主席,介绍上述研究成果,并在“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Hydrodynamics”上最新发表SCI论文2篇。3)建立了大型湿地生态处理系统的水力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我国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湖泊—南四湖流域多个大型煤矿塌陷坑改造生态处理湿地系统的设计,工程稳定运行至今,对削减入湖污染物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成果作为“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0年首篇文章重点报道。4)建立了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水力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我国上海在建迪斯尼园区中心湖(全球已建、在建迪斯尼园区中的最大景观水体)水质维持方案设计,被美国迪斯尼公司和中方采纳。

尹海龙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教育部长江水环境实验室的重点学术骨干,负责了该实验室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的建设工作。尹海龙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硕士生3名,担任“环境流体力学”(研究生课程)、“环境模拟理论与技术”(研究生课程)、“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环境管理”(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介绍

周培源

纪念周培源诞辰110周年

为弘扬周培源教授在发展我国流体力学和水动力学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奖励在水动力学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在周培源基金会学术交流基金中设立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该奖项是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陈耀松教授于1991捐赠人民币壹万元奖励基金;周赔源基金会为支持陈教授的义举为此专项基金追加壹万元,本金共两万元人民币,增值部分作为奖金。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从1991年开始设奖,从评奖年两年前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所发表的优秀水动力学论文中评出学术思想新颖、有创造性或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得到了全国水动力学界的重视和支持。但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形势的发展,原设立的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这一奖项,已不适合形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促进我国水动力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联合体挂靠主办单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执行编委会与周培源基金会经过多次商谈,作出了把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做大、做强的决策。决定自2011年将“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改名为“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工作进展如下:
1.  无锡东方海事有限公司和上海《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社与周培源基金会签订了每年捐赠各10万,五年各捐赠50万共计100万的捐赠协议,用作周培源水动力学奖的专项基金;
2.  周培源基金会已批准“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奖励条例”;设一等奖1名奖金贰万元,二等奖1名奖金壹万元,三等奖1名奖金伍仟元
3.  周培源基金会已批准“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审委员会”

  •  主任委员:吴有生
  •  副主任委员:《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副主任委员+702所所长 翁震平
  •  委员:《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执行编委会全体委员+顾问编委陈耀松、董世汤
  •  秘书长:周连第

第一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於2011年实施,在2012年无锡召开的第24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周培源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颁奖。第二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於2014年实施,该届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对鼓励和发展青年人才进一步予以关注,三等奖由第一届的1名增加为2名,将在2015年南京召开的第27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颁奖。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实施办法

第一条  宗旨

为弘扬周培源教授为发展我国流体力学和水动力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奖励在水动力学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在周培源基金会学术交流基金中设立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为公开、公平、公正执行周培源水动力学奖奖励条例,特制定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奖实施办法

第二条  奖金来源

在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奖论文奖人民币贰万元奖励基金基础上,由无锡东方船研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社从2011年起每年各捐赠人民币拾万元,5年总共捐赠人民币壹佰万元,作为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专项基金,利息增值部份作为奖金。

第三条  奖励等级及数量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一人(项),奖金人民币20000元、二等奖一人(项),奖金人民币10000元、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二人(项),奖金人民币每人5000元。

第四条  评选方法

一.周培源基金会委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设立“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周培源水动力学奖的评定工作。

二.周培源水动力学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奖励在国内、外水动力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或运用水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重大关键性问题等方面的中国水动力学工作者,尤以中、青年为主。

三.申报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者申请当年不超过40周岁,申报当年12月31日(含)未超过40周岁

四.评选分申请、评估、初评、复评和审批五个阶段

  1. 申请阶段:评选年度前一年11月30日前,请奖人(或项目)将申请书及单位初审材料(一式叁份)提交周培源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说明申请理由(包括学术水平及应用价值)及奖励等级。
  2. 评估阶段:对每一请奖人(或项目)秘书处聘请三名该领域有关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意见。
  3. 初评阶段:秘书处负责将候选人(或项目)的申请书、专家评估意见,提交评委会初评,每位评委对一、二等级每一等级可选2人(或项目),对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可选4人(或项目)可少选,多选无效,对一、二等奖每一等级按得分次序选出2位候选人(或项目),对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可选出4位候选人(或项目)参加复评。
  4. 复评阶段:秘书处将参加复评的有关候选人(或项目)的申请书、专家评估意见、初评得分次序排列,提交评选委员会,进行通讯投票评选,每位评委对一、二等奖每个等级可选1人(或一个项目),对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可选2人(或二个项目)可少选,多选无效。
  5. 审批阶段:评委会根据复选得票数优胜选出一、二等奖、周培源水动力学青年奖,并将评选结果报告周培源基金会(包括请奖人数、领域分布、初选结果、参加评选评委人数、姓名、投票结果),获奖结果由周培源基金会负责审批。

四.注意事项

  1. 评选只在同一申报等级中进行。
  2. 评委中的请奖申请人不得参加该届的有关评选活动。
  3. 上届获奖者不得连续参加本届评选。
  4. 实收选票超过全体评委人数1/2以上投票有效,评奖票数超过参加投票评委人数1/2以上,视为通过复评当选有效。

第五条  颁奖

由周培源基金会向获奖者(或项目第一申请人)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在颁奖日下一期刊登获奖理由及获奖者简介。

周培源水动力学奖评审委员会

2020.10

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91年)

一等奖:周连第、袁家乐 计算螺旋桨的回转体尾部周围和尾流湍流流动的流线迭代法
二等奖:程苏闽、陈耀松、张伯寅 淤泥区的波浪衰减和粘性底层对上层水波能量的吸收
三等奖:梁在潮、刘士和 边壁加糙对切变涡流相干结构的作用;
               忻孝康 对流-扩散方程的差分格式设计。

第二届(1993年)

一等奖:王光谦、倪晋红 再论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的两种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等奖: 缪国平、刘应中 无限深水表面压力脉动产生的速度势与二阶绕射向题的辐射条件
三等奖:李炜、槐文信 平面射流和浮力射流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阎超、梅祖彦、吴玉林 水力机械转轮中全三维势流动非线性混合边界元法
             卢 博、梁元博
             任安禄

第三届(1995年)

一等奖:李定、周连第 计算流体力学的可视化系统
二等奖:张云、杨永全、吴持恭 各向异性K-ε模型研究
三等奖:戴世强 关于振荡型的界面孤立波
              崔莉、张廷芳 射流冲击下护坦板块失稳机理的随机分析。

  第四届(1997年)

一等奖:陈国谦、杨志峰 对流扩散方程的摄动型四阶迎风差分格式
二等奖:戴光清、吴持恭、杨永全 多股射流水垫塘三元流动数值模拟及消能
             朱勇 三层流体系统中孤立波的产生
三等奖:吴正 低速混合型城市交通的流体力学模型
              黄岁樑、万兆惠、张朝阳 冲击河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
              卢博、梁元博 中国东南沿海海岸沉积物物理参数与声速的统计相关
              任安禄、赵峰、周连第 导管周围内外流场的计算

第五届(1999年)

二等奖:缪国平等 On the 3-D Pulsating Source of Michel Type with Forward Speed
              李玉成 波浪在浅水区的变形及破碎
              汤寒松:水激波管空穴现象数值模拟
三等奖:卢博 南沙群岛海域浅层沉积物理性质的初步研究
              李百齐 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万德成等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Wave-Current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Fluid Viscosity
              崔莉等 Numerical Analysis of Water Surface Profile in River Affected by Tide Fluctuation

第六届(2003年)

一等奖: 柳兆荣
二等奖: 刘桦
三等奖: 郑伟涛 何永森

第七届(2006年)

二等奖:李玉成等 局部开孔沉箱结构在斜向波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卢东强 自由表面与粘性尾迹的相互作用
三等奖:施红辉等 Study of Fluid Mechanics of Hypervelocity Liquid Jets